苏州姑娘实现珠穆朗玛峰南北坡“双登”

2020年06月15日08:22  来源:扬子晚报
 
原标题:苏州姑娘实现珠峰南北坡“双登”

脸上遍布伤痕。

刘萍在珠峰。

生活中的刘萍。

2020年,时逢中国登山队首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苏州姑娘刘萍追随着攀登者的足迹,再一次登上世界之巅。5月28日10时50分,刘萍用时8小时50分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这是刘萍继去年从南坡登顶珠峰后,从北坡再次成功登顶珠峰,实现了珠峰南北坡“双登”。6月5日,刚刚从西藏返回苏州的刘萍,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讲述了她攀登珠峰的全过程。

迷上登山

这些年坚持每天五点半起床跑步、爬山

记者在见到刘萍时,在她的脸上还是可以看到这次攀登珠峰时留下的伤痕。刘萍出生于盐城响水,1999年来到苏州生活,如今在苏州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也许是天生爱折腾,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刘萍爱上了户外运动。2013年开始,刘萍从苏州经典徒步线路“灵白线”开始,渐渐迷上了登山。

从那时起,她一直在苏州周边爬山,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后来,福建、西藏、新疆、非洲等许多山峰都留下了她的足迹,熟悉各种山路、地形,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自己的登山梦。

这些年,刘萍坚持每天五点半起床跑步、爬山,已经成了雷打不动的习惯。此外,她还坚持一周两次环金鸡湖徒步一圈,以及苏州“灵白线”的往返,甚至有时还会选择夜爬。有一次,苏州举办半程马拉松活动。当天,刘萍早上跑完马拉松不过瘾,下午又走了一圈金鸡湖,一天的运动量将近40公里。

2014年,刘萍独自在网上找车来到西藏,从拉萨出发,徒步走了趟“阿里大北线”,这条线路包罗了很多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是旅游探险的极佳线路。去年,刘萍从南坡攀登珠峰时,她所在的队伍第一个冲顶。刘萍告诉记者,她了解到,与南坡攀登珠峰相比,从北坡攀登珠峰的难度更大,一下子激发起了自己的兴趣,所以想亲自体验一下。

攀登之前

签订“生死合同”,接受“魔鬼式”训练

今年4月10日,刘萍从苏州出发前往拉萨,再次踏上勇攀珠峰的征程。这一次,她将尝试从北坡登顶珠峰。到达西藏后,有个重要任务需要完成,就是签署登山合同。“这个合同就是登山圈内传说的‘生死状’。”刘萍透露,“合同共有九页,将登山途中的风险悉数告知,有点残酷,一旦发生意外,所有责任由登山者自己承担。”

刚到西藏,刘萍还没顾得上好好休息,便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4月12日,在西藏羊八井高山训练基地,刘萍开始了第一阶段的拉练。刚开始从3600米上升到4200米左右,两天后,从4300米直接上升到了4900米。4月15日,刘萍从4300米的羊八井高山训练基地到5400米海拔的洛堆峰大本营,休息了半个多小时,然后就上了雪线,要穿冰爪;上升到5700米海拔后,又是雪线与高海拔的适应。

4月16日,本来以为是最轻松的一天,当天上午,刘萍在羊八井高山训练基地休息,喝茶看书,结果到了下午三点,登山队通知刘萍坐车从羊八井高山训练基地前往洛堆峰大本营,乘车途中,由于积雪开始融化,车子陷到了泥里,经过救援,一部分队友被其他车辆分批带上洛堆峰大本营,另外四个队友在天气越来越恶劣的情况下,无奈只得返回羊八井高山训练基地。

19日凌晨三点起床,冲顶启孜峰,但因风雪太大,为了安全起见,在海拔5800米处,全队只得放弃登顶,返回营地。刘萍对记者说:“虽然没有顺利登顶6000米山峰,但身体基本上已经适应,没有了高原反应,这对接下来适应5200米珠峰大本营生活会帮助很大。同时,平时负重拉练时,我也有意识地在加重,慢慢适应高原负重行走。”

反复拉练

以为与珠峰无缘了,但终于等来最佳“窗口期”

“之所以反复在低海拔与高海拔区域往返拉练,最终目的都是在等待天气预报中的那个最佳‘窗口期’。所谓的‘窗口期’,一般是指有利于登山者冲顶珠峰的天气。但是今年,等待“窗口期”的过程并不顺利。有专家用‘瞬息万变’形容珠峰变化的天气。不知道好天气什么时候有,还会不会有,这个等待的过程太折磨人了。最绝望的时候,我一度以为,今年自己可能真的跟珠峰无缘了。”刘萍感慨地说。

4月26日,刘萍与队友们从珠峰大本营前往海拔5800米的过渡营地拉练,并于当天返回大本营。随后的近两周时间内,队员们在珠峰大本营与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之间进行了多次拉练,其间有3天下撤至大本营休整,让身体尽可能适应珠峰北坡的高寒与缺氧环境。5月12日,登山队进行了攀登珠峰前的最后一次适应训练,然后返回日喀则市进行休整,为正式攀登珠峰储备体能。

5月22日下午,在到达6500米前进营地后,刘萍对于自己的身体状态有些担心。5月24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尝试第3次冲顶测量。刘萍所在的登山队紧随其后,于5月25日开拔。5月25日,15名队员从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出发到达海拔7028米的C1营地;5月26日,到达7790米的C2营地;5月27日,抵达海拔8300米的C3(突击)营地,准备冲顶。

冲顶途中

风雪交加中脚下是万丈深渊,看到多具遇难者遗体

刘萍告诉记者,最后的冲顶开始于5月28日凌晨2点,队员们都陆陆续续出发了,刘萍后来发现自己竟然是最后一个出发的队员。走出帐篷后,周围非常漆黑,只有头灯映照在积雪上,可以看见眼前的雪坡和前方不远处队友们的头灯发出的微弱灯光。冲顶路上也是一片漆黑,照明全靠头灯,大家需要紧紧拽着手中的引导绳一步一步缓慢前行。

在行进至海拔8550米附近的第一台阶之后,刘萍看到了一段悬崖式的冰岩混合带,此时,她的腿脚虽然有些不听使唤,但依然坚持向上攀登。到达第二台阶之后,刘萍开始有些紧张,因为这里是珠峰北坡路线的最大难点,需要通过5米多高垂直峭壁,攀登难度相当大。

经过几次尝试后,刘萍也没能攀登上第二台阶。高山向导在边上问:“你行不行啊?不行的话,我们就下撤吧!”由于没有合适的支撑点,刘萍只能双手紧紧拉着绳索,用膝盖顶着岩石向上攀登,终于越过第二台阶。就在此时,刘萍看到了附近有多具遇难者遗体,心里顿时充满了敬畏。

“身旁是直耸的悬崖峭壁,脚下是万丈深渊,耳旁是风雪交加,还不时能看到有人退出。”刘萍对紫牛新闻记者说,“当时都不敢回头看,只顾着一个劲地向上攀登,然后在心里不断给自己打气。”

14名队员在高山向导的带领下继续向顶峰进发。紧接着是一段陡峭的侧切面,狂风夹杂着积雪吹得人难以站立,只能小心翼翼地缓慢前行。过了第三台阶后,刘萍加快了步伐。28日上午10时50分,刘萍用时8小时50分终于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

登顶珠峰的那一刻,刘萍显得特别坦然,“那个时候虽然很高兴,但却没有想象中的兴奋,甚至还有些后怕。毕竟,前一刻还在生死边缘徘徊,登顶后第一件事就是想着给妈妈报平安。”

明年计划

前往北极点探险

再次挑战自我

“只要活着,就要挑战自我的不可能。”这是刘萍的信仰。2015年10月,刘萍在队友的推荐下,有了爬雪山的想法。第一站就是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2016年2月,她还参加了双桥沟攀冰训练。2016年5月,刘萍参加了敦煌大漠戈壁跑活动,独自完成了108公里的路程。2018年,她成功登顶8201米的卓奥友峰。

2019年9月27日,对于刘萍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一天,她被邀请前去参加电影《攀登者》在上海举办的“冲顶·中国高度”全球首映礼。首映礼上,一直看上去很坚强的刘萍突然哭得很伤心。

“电影中飘扬的五星红旗画面在眼前展开,那是一种力量,一种红色沸腾的力量,它支撑着我继续往前。自己登顶的亲身经历与电影画面重叠,我被电影带入了真实的攀登世界不能自拔,坐在观影席,我泪流满面。电影结束时,我还没来得及从自我情绪中调整过来。”刘萍说。

“作为一名攀登者,我更想以攀登的形式,向珠峰致敬,向先行者致敬。”刘萍说。登顶下撤到海拔6500米的营地时,刘萍面对珠峰,感恩珠峰的接纳,更感谢珠峰的放生。“这次攀登珠峰的报名费是46万元,加上自己购买装备的费用以及来回交通费用,总共花费55万元。”

去年从南坡攀登珠峰比较顺利,这一次从北坡登顶珠峰,遭遇到了身体与心理的极限挑战。“攀登珠峰的经历,让我更加珍惜生命,学会思考人生;也正是一次次的挑战自我,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另一种人生境界的兴奋与喜悦。”刘萍说。

从西藏返回苏州后,刘萍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她已经为自己设立了下一个目标:明年计划前往北极点,完成探险梦想,再一次挑战自我。(张毕荣)

(责编:萧潇、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