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创新引擎 栖霞高企驶入发展“快车道”

2020年06月10日08:42  来源:南京日报
 
原标题:创新助力栖霞高企驶入“快车道”

2017年,不到200家;2019年,超过500家。越来越多的栖霞区科技型企业经过精心培育,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2020南京创新周”进入倒计时,记者近日走访紫东国际创意园、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等栖霞区科创载体了解到,通过不断激活“创新”引擎,栖霞区高企正奋力竞速“四新”赛道,为“紫东崛起”摁下加速键。

小公司有个大目标:打造江苏首家MAH资源整合平台

“2015年‘7·22’药品新政至今,我们通过技术服务各药企取得了12个药品的MAH注册批件。全国一年的批准量也就200个左右,我们一个小公司帮助各药企拿到12个,这是非常厉害的成绩。”南京恒道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穆加兵说。

南京恒道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是栖霞区培育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在业内很有名气,尤其是他们药品研发注册全流程获得MAH批件的能力,令许多业界大公司都刮目相看。

MAH即“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是“7·22”药品新政最重大的改革之一。穆加兵解释,MAH出台之前,我国实行的是上市许可和生产许可统一捆绑的管理模式,只有生产企业才能申请药品注册、取得药品批准文号。改革之后,药品批准文号和生产许可脱离,允许药品研发机构等取得MAH批件,并对药品全生命周期负责。“这让我们这些规模较小的研发型医药企业也能成为MAH持有人,承担风险的同时也能享受收益。”

由公司主导通过药品“一致性”评价(即仿制药品与原研药品质量、疗效一致),并成功申报MAH的项目,能给技术型企业营收带来爆发性增长。“我们有一款即将获得MAH批件的药物,是我们首家在国内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一旦进入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目录,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该品种进口药的药价,减少医保支出,也能给公司带来每年过亿元的销售收入。”该公司副总经理黄迎春说,今年1月,恒道医药申报设立“南京市MAH平台及液体制剂研发工程中心”,目标是打造江苏首家MAH资源整合平台,服务想成为MAH持有人的各类医药企业。

多式联运领域的“放管服”:以前专人“跑手续”,现在网上“不见面”

到港提货手续;海关报关、验放手续;货场存放手续、卡车进出场手续;火车装卸车手续……

如果哈萨克斯坦从日本进口一辆汽车,通过海港转“海铁联运”的方式依托新亚欧大陆桥进行过境运输,以往需要办理的各种手续多达20多种,在多个单位之间“折返跑”,至少需要一周多的时间。过去,各货物代理企业都要在港口设立办事处,专人、专门“跑”手续。

“我们所做的事就相当于搭建公、铁、水多式联运领域的‘放管服’信息平台,让这些业务全部实现网上‘不见面’办理。”江苏运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磊说,所谓“多式联运”,就是由两种及其以上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江苏运联是我省部分港口集团与铁路部门、交通部门为了推动多式联运发展、提升物流效率而联合投资成立的国有控股企业,同时也是栖霞区培育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几年,该公司相继建设、运营了“江苏铁水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港口EDI中心服务平台”“港口公路货运交易平台”“铁路专用线企业协同作业系统”等一系列在交通运输行业具有领先地位的产品,并在南京港、连云港港等省内主要港口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园区的共同烦恼,“匠人”来解决:“牛气”来自前沿成果落地转化

“全国智慧化工园区创建示范单位一共36家,我们参与建设了9家;国家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一共9家,我们参与建设了3家。”提起在园区管理智慧化领域“一言九鼎”的实力,匠人智慧(江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立一脸骄傲。

2017年,匠人智慧在栖霞高新区及南京未来科技创业园孵化器的招引下,落户栖霞高新区ABC人工智能专业众创空间。通过近3年的培育,该公司不仅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成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园区管理的行业领军企业,是智慧化工园区国家标准制定单位、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合作单位、国家节能中心技术合作单位、石化联合会智慧化工园区联盟成员单位等。

公司的“牛气”来自大学研究成果的落地转化。作为南京大学校企联盟成员,该公司技术团队主要依托南京大学、国家工程中心等产学研平台,致力于产业园区及地区智慧化管控技术及制度创新研究,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地方政府及工业园区广受认可。

“全国的化工园区都有共同的烦恼,就是废水、废气等排放总量无法准确量化。”谢立说,与其他监控平台相比,该公司不仅能指出“是什么”,还能分析“为什么”,并告诉园区“怎么做”。“比如最令人头疼的异味问题,我们能精准分析异味的来源、异味气体的主要构成,并指明化解和消除这些气味的解决方向。”

“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高企引育的新方法,将创新资源引入到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到企业、科技服务覆盖到企业、科技政策落实到企业,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栖霞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两年,栖霞“高企”数量翻了1.5倍,去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达16.9%。今年,该区将进一步释放“平台稳、主体勤、队伍强、环境优”的优势,推动科创企业做精做强,为全区高企培育“赋能提速”,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南报融媒体记者 查金忠

通讯员 许文婷 郜健

(责编:张鑫、唐璐璐)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