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直播助农” 公益活动也要防范风险

2020年06月05日10:00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原标题:领导“直播助农” 公益活动也要防范风险

  近期,农产品的传统销售渠道受到疫情影响,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压力。面对直播带货这种网络营销形式,许多地方政府的党政领导从官员“变身”为网络主播,走进直播间为地方农产品代言,探索出了“直播助农”这一销售的新尝试。这既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也彰显了党和政府勇于担当、为民解困的决心,获得专家和网民的认可,取得不俗的业绩。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随着越来越多的领导走上“直播助农”公益活动的舞台,因为不熟悉网络环境,缺少充分的调研和准备,也可能会因为细节“翻车”,给地方形象带来舆情风险,需要更加谨慎。

  “直播助农”可能引发的舆情风险点

  首先,领导“直播助农”的本质是销售农产品,所售商品的质量和功效才是核心问题。领导参与网络直播销售模式不可能常态化,更多的是以自己的公信力为所代言产品提高知名度和口碑,因而,不要过度看中一次直播活动本身带来的直接收益,切不可搞“一锤子买卖”,用夸大其词、过度渲染产品的保健价值或功效等方式带货,这样虽短时间内可能获得一定收益,但其后很容易引发舆论的质疑,甚至影响到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得不偿失。在直播活动中,地方领导虽然暂时“变身”为主播,但从本质上讲,消费者还是把他们当作领导干部而非主播看待。因而,领导干部既要学习借鉴知名主播的经验,又要在语言表述和行为方式上区别于网络主播,不能照抄照搬他们的台词和脚本。从领导的身份定位出发,在直播中应该实事求是,规范用语,既要讲好农产品的优点和高性价比,也不妨坦诚地介绍其产品在生产加工、存储流通等方面可能出现的不足,从而提升“诚信度”,让消费者对所购商品有较合理的期待和包容,这样才能吸引“回头客”,从根本上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增值。

  其次,为了让领导在“直播助农”中实现更高的关注度和销售量,主办机构有可能还会选择在网络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人及网红参与直播,共同完成销售活动,这种做法本身有助于聚集人气,吸引流量,可以尝试。但是,领导在直播中对合作者的选择也要格外谨慎,在合作之前,建议由专业机构深入了解合作者的既往经历和舆论形象,一旦曾有“花边新闻”或负面事件困扰的名人及网红参与直播,很可能转移公众关注的焦点,引发次生舆情风险。

  再次,领导上网直播的风潮方兴未艾,浑水摸鱼的现象也很可能随之出现,必须加强准入的审核与监督。最近就曾出现过农民为求关注和涨粉,以“县长”名义发布搞怪和恶搞政府领导形象视频的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影响。监管部门需进一步对直播平台的管理进行监督和规范,完善用户准入的审核机制,规避领导名义在网上被盗用带来的风险。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领导参与“直播助农”作为公益活动必须要严格遵守其非商业性的基本原则,无论是领导干部本人,还是其所在的党政机构和工作人员,都不能领取报酬和参与直播的收益分成,否则就会造成政府或领导变相经商的事实,这不但会在舆论场引发争议,更是严重违纪的行为。

  制度化解决风险隐患需提早介入

  在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党政机关和领导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新现象的冲击,这对其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防范新型舆情风险必要而紧迫,不能只满足于不断地“亡羊补牢”,而是必须从制度上抓起,提早介入,赢得主动。针对“直播助农”公益活动可能引发的新风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防范工作。

  ……

  【详见网络舆情2020年第39期】

(责编:马晓波、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