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书写开放图强篇章 让城市插上腾飞翅膀

2020年04月30日15:26  来源:大丰日报
 
原标题:让大丰这座海滨城市插上腾飞的翅膀

大丰地处沿海,“沿海”本身就蕴含着开放的特质;大丰与上海渊源深厚,更具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开放气质。2009年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10年来,大丰干部群众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发展的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书写了开放图强的壮丽篇章。

扩大开放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四射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大丰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快”字应是必选。10年来,我区 GDP从242.76亿元增长到654.88亿元,年均增长10.4%。进出口总额由2.96亿元增长到23.6亿元,增长了7倍,自2013年起连续7年全市第一,占到全市总量的四分之一,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常开展贸易往来,中车、大唐、光明、上港、临港、上海电气、东方国际等20多家大型央企国企在丰投资发展。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由2010年的201.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005.92 亿元,增长了4倍,首破千亿大关。50 家规模骨干工业企业中外来企业36家,2019 年开票销售541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开票62.9%。全区现有上市企业4家,占据全市上市企业的半壁江山,上市公司总数量、总市值、总融资额均列全市第一,挂牌企业总数达62家。一个个跳动的数字,无不折射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次飞跃。大丰正以奔跑的速度,领跑的姿态,在“两海两绿”新路径上阔步前进。

在大丰生活,不难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蓬勃生机。商铺林立、人气旺盛的中交美庐城,实现了我区城市综合体从无到有的突破;吾悦、宝龙、爱琴海等多个城市综合体目前也正在加快推进……我区用产业的持续发展,推动城市的不断扩容。同时,城市功能的完善又为产业升级提供环境支撑。2009 年大丰城镇化率44.7%,2019年大丰城镇化率提升到62.9%,目前有4万多外来人口在大丰工作、生活。而独特优美的自然环境,更是成为大丰对外开放的最佳名片,旅游行业逐渐感受到客流“质”与“量”的变化。来大丰旅游的人更多了,客源从周边区域扩散为世界各地。2019年,我区全年接待游客1256万人次,约70%来自大丰以外地区,其中20%来自上海。目前,我区高等级景区数量、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正在节节攀升。

对外开放不仅推动了我区经济快速发展,也让就业、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丰人民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开放带来的“幸福温度”。外来投资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2009年以来全区每年新增就业人数都在1万多人次,带动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2%,是2009年的2.6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1%,是2009年的2.9倍。在医疗方面,我区积极拓展与上海市医疗机构合作,上海中山医院大丰人民医院医疗技术协作中心挂牌,实现在上海市所有定点联网医院发生的门诊和住院费用都可直接结算,2019年大丰参保人员上海就医门诊和住院共发生4017人次,报销金额2835万元,越来越多的大丰百姓享受到先进的上海医疗。此外,我区组织12所区内学校与盐城大市区优质学校建立校际联盟,安排20所学校、幼儿园与上海名学校名幼儿园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并正常开展共建共享活动,上海光华教育集团在大丰建设外国语学校,有力提升了大丰教育质量和水平。

决战沿海

——临港产业配套区日新月异

大丰港通用码头作业繁忙

沿海是大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大丰港作为中韩(盐城)产业园唯一的临港产业配套区,是大丰推进沿海开发最大的优势和载体。我区立足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临港产业配套区战略定位和功能定位,突出临港特色和一类开放口岸优势,努力打造中韩(盐城)产业园配套物流中心及中韩商品进出口集散基地。随着开发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临港产业配套区的发展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港口建设稳步推进。2019年,大丰港滚装码头对外开放,10万吨级深水航道一期工程二阶段、国际集装箱物流中心、海事监管码头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大丰港成功签订至韩国釜山港、新万金群山港集装箱直航航线开通协议。海港集团公司与上港集团达成资本合作,共同经营集装箱业务,实现“沪丰通”通关模式。今年我区将继续扩大口岸开放,不断提升港口能级。上半年10万吨级深水航道投入使用,下半年启动15万吨级航道前期工作。加快大丰港铁路支线建设,构建江海河、公铁水联运体系。积极推进集装箱码头扩建、通用码头扩建等工程,加快国际集装箱物流中心、兴农大宗农产品仓储、木材熏蒸中心二期等配套项目建设。年内开通至韩国光阳、越南海防等国际集装箱直航航线。 “沪丰海上专线”增至4班/周,新辟至营口、泉州内贸集装箱航线,探索开辟至淮安港内河集装箱航线,力争用3年时间,打造大丰港中转全球、直航东亚、覆盖淮河经济带流域的航线网络。

对韩招商持续深化。我区成立韩资招商局突出对韩招商工作,积极搭建中韩产业合作新平台,深挖韩商资源,力争上半年在大丰港成立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韩国产业对接基地并挂牌,下半年在韩国举办2-3次韩资招商推介会,进一步扩大大丰港影响力。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制定有吸引力的韩资招商薪酬制度,细化奖励措施,聘请“韩籍雇员”或具有丰富韩企资源人员担任驻韩招商代表,强化招商力量。重点跟踪韩国首尔大学生命科学院透明质酸项目、青岛东林毛皮长毛绒项目,尽快推动项目签约落地。

配套功能不断完善。临港产业带动了经济,也集聚了人气,港城建设马不停蹄。为优化营商环境,我区向配套区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全面丰富韩国元素。以韩品荟项目为基础,聘请专业团队进行整体设计提升,招引与韩国配套的餐饮娱乐、美容康养等业态入驻经营。对入园的韩资或外资企业,给予税收、房租等优惠政策。积极推动设立中韩(盐城)产业园临港产业配套区建设引导基金,对优质企业和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叠加聚集,大丰港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大丰港正围绕建成“中国中部沿海海洋经济中韩合作新高地”目标定位,不断在开放沿海、产业合作上求突破,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推动盐城建成区域性航运中心城市。

接轨上海

——“一区三基地”建设铿锵前行

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

去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盐城位列27个城市中心区之一,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被纳入《纲要》。大丰是盐城接轨上海的先行军,今年以来,我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深化沪丰合作,招商引资有了新突破,总投资30亿元、5吉瓦正泰新能源光伏电池和组件项目正式签约;项目推进有了新进展,智造园一期工程竣工,新时代科技开工建设,江苏人酒业重组成功;载体配套有了新提升,集聚区内水、电、气、路、桥基本建成,污水处理厂6月份开工建设;对接上海有了新发展,集聚区与上海国资委、经信委、长三角办公室等部门和临港集团、光明集团等沪上国企的互动交流日益加强,奋力打造大丰全面融入上海核心区工作有序推进。

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省级层面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已先行一步,具备重大项目承载能力。我区以“3+3+3”的总体工作思路,聚焦上海元素、上海园区、上海团队“三个上海”,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光伏、汽车)、健康食品“三大产业”,实现有项目、大项目、好项目“三步目标”,全面等高对标松江园区,全力支持集聚区建设,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上海”是集聚区发展的最大优势和特色,其发展必须落实到浓浓的上海元素上。深化规划协同,积极推动“飞地”规划纳入《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将集聚区纳入上海市、江苏省“十四五”经济社会规划内容,在集聚区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方面获得更大支持。深化政策协同,积极推动在前两次联席会议上确定的土地、人才、税收等政策尽快落地,开好第三联席会议,完善利益共享机制,率先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等方面创新政策,努力实现“同城、同质、同步”发展。深化机制协同,推动建立省级层面的常态化、规范性专项议事机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成员单位会议,促进集聚区发展事项加快落实。

坚持高品质定位,建设“上海园区”。坚持“项目是园区的生命”的定位,突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光伏、汽车)、健康食品三大主导产业,瞄准上海、深圳等重点地区,主攻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大型央企国企、行业前十强等领军企业、上市公司,紧盯特斯拉重要零部件、上汽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上海电气重型机械装备等一批重特大项目,通过供应链配套、产业基金支持等政策和措施吸引重大项目落户。坚持“人才是园区的灵魂”的定位,以集聚创业型人才、创业型项目为着力点,制定出台人才激励政策,强化与上海大院大所、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共享国际国内一流科创平台,用共同开创事业来吸引一流人才。营造高品质环境。坚持“环境是园区的优势”的定位,按照社会化、市场化的思路,持续有力加大基础设施配套投入,着力打造最优质、最便捷、最舒适的宜业环境。坚持“要素是园区的支撑”的定位,着力破解发展短板,借鉴临港集团与上海银行联手打造的上银临港“科创金融示范区”模式,创新投融资办法,大力引进各类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切实解决发展中的资金“阻梗”问题。同时围绕项目用地、用工、融资等需求,常态化举办企业引才用工招聘会,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化解土地制约瓶颈,创树上海园区高品质形象。

建设“上海园区”,还必须锻造一支能与临港松江园区试比高的“上海团队”。我区从锻造学习型团队、攻坚型团队、创新型团队入手,增强主动性,提振精气神,完善招商机制,研究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考核办法,从组织架构、队伍建设、保障措施、考核激励等方面健全推进机制,努力争创集聚区服务和发展“新速度”。(韦蔚 徐雪 邱鹏)

(责编:萧潇、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