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古镇新变】

江苏泰兴黄桥古镇:打赢新时代的“黄桥战役”

吴纪攀、耿志超、张玉峰

2019年11月08日09:05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编者按: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江苏,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既是长三角的经济强省,也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厚地。在此特定的时空坐标下,我们选择以各具特色的“古镇古村”为样本,藉以作为观察社会变迁的独特窗口,在古今交融中找寻传承与发展的新气象。敬请关注。

传承久远的黄桥烧饼,因黄桥战役时的支前贡献更受人们欢迎。记者王新年摄

位于江苏里下河地区的泰兴市黄桥镇,是古镇,也是老区。源起汉初,北宋建镇,元末明初始称黄桥镇,近则以黄桥战役而知名。

1940年10月,新四军为保卫苏中抗日根据地打响了这场以少胜多的黄桥战役,战役的胜利是黄桥人民奋勇支前、军民一心换来的。当年的拥军歌曲是这样唱的:“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烧饼慰劳忙。烧饼要用热火烤,军队要靠老百姓帮。同志们呀吃个饱,打胜仗多缴枪!”

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馆长周希洪说,黄桥战役让红色基因深深注入了泰兴这座千年古镇黄桥的血脉。“政治上红,经济上穷”,黄桥老区是江苏省划定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这里的脱贫、发展和振兴,牵动着历届江苏省委的关注。省委书记娄勤俭去年在黄桥调研时还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老区人民,要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让老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如今,新时代的黄桥战役已然打响。在黄桥,一块烧饼,孕育了一个年产值4亿元、从业人员2000余人的富民产业;一把提琴,做到了全国70%、全球30%的市场份额;工业总产值保持高速增长,实现了“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的目标;截至去年底,18个经济薄弱村脱贫,累计脱贫率达到95.3%。泰兴市委书记刘志明表示,把黄桥建设好,既是政治任务,也是责任担当。

一块烧饼传与承

黄桥烧饼可谓“一战成名”,也成就了今天黄桥的第一张名片。

这一战便是黄桥战役。79年前的这个时节,新四军在陈毅、粟裕的领导下,以不足1万兵力击溃了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的进攻,歼敌逾万。战斗打响以后,黄桥百姓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大米白面,全镇13家磨坊、66家烧饼店夜以继日地烘制烧饼,男女老幼用推车、挑担、肩扛,经大道、抄小路把烧饼送上前线,并组织担架队抢运伤员。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小推车推出来的,黄桥战役也是如此。”在黄桥镇退休老干部王永生看来,战争年代里,黄桥老区人民为革命作出的牺牲和贡献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这块土地上发生的若干重大革命斗争事件,绝大部分都与黄桥有关。”

正是因为独特的历史渊源,头一回吃黄桥烧饼,80后东北姑娘雷姗姗就被触动了。“我忽然意识到,黄桥烧饼不仅是一种可以‘果腹’的食品,它更应该是‘黄桥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嗅到商机的雷姗姗没有犹豫,2009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婆家泰兴开办了食品公司,并注册“名扬”商标,“我们的愿望就是要让黄桥烧饼名扬四海。”

雷姗姗在经营中渐渐感到传统的制作销售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企业需要创新,她想到了文化元素。一头钻进图书馆和档案馆,雷姗姗以历史故事为基础编了一套黄桥烧饼系列连环绘本。这一招果然灵,买烧饼送绘本,一下子带火了销售,“这是文化认同感引起的市场共鸣”。

十年磨一剑,“名扬”烧饼的经营模式目前已由直营改为加盟,由成品供给调整为半成品供给,实现了批量化、多元化发展。

雷姗姗把文化融入到了产业,做的是创新;张天勇把文化当作事业,重在于传承。作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桥烧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天勇14岁学习烧饼制作技艺,师从烧饼大师刘润宝。“传统制作烧饼很辛苦,揉面更是如此,每天凌晨2点起床,准备生火、和面等前道工序,大约4点一天的买卖才正式开始。”

在张天勇看来,直到今天,制作一块地道的黄桥烧饼也并没那么容易。从和面酵面到装盘烘烤,从单一的烤饼到桶烧饼等30多个品种,无一不渗透着匠人的心血。“就像师父教导我的,揉面就和做人一样,是没有止境的。”带徒创业,开店连锁,张天勇先后培养了400多名弟子,也带富了一批黄桥人。

从1949年黄桥烧饼入选开国大典国宴,到2009年“黄桥烧饼制作技艺”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桥烧饼早已从黄桥走进了万家灯火。据黄桥烧饼协会会长何健介绍,黄桥烧饼现已遍布全国300多个城市的上千家实体店,快餐式的经营之路让人们不费劲就能吃到热乎乎的黄桥烧饼,年轻族群也可通过电商平台一饱口福。

(责编:张妍、张鑫)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