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江蘇移動年內將完成2000家服務網點煥新

2025年09月24日10:48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近日,江蘇省鹽城市新都路的一家中國移動網點悄然換標——“營業廳”改為“服務廳”,內部空間同步煥新:兒童服務區、鹽韻文創展區、全屋智能體驗區、便民休閑區依次排布。這是中國移動江蘇公司(下稱“江蘇移動”)服務廳煥新工程的縮影。截至目前,江蘇已有90家服務廳完成煥新升級,預計年底將突破2000家。

從“營業廳”到“服務廳”,名稱之變背后是功能、定位與體驗的全面構建:服務場景從“辦業務”轉向“享服務”,空間屬性從“單一功能”拓展為“多元載體”,江蘇移動正從形象、科技、惠民三個維度,重新定義運營商服務的深度與溫度。

蘇州干將西路服務廳內的“書香”圖書館。江蘇移動供圖

蘇州干將西路服務廳內的“書香”圖書館。江蘇移動供圖

形象煥新,打造城市“第三空間”

傳統營業廳以櫃台為核心,功能單一且有疏離感,而煥新后的服務廳,首要改變的是對物理空間的重新定位——成為融合高效服務、休閑社交與文化體驗的城市“第三空間”。

在泰州市海陵區鳳凰旗艦服務廳,60歲的楊秀紅已將這裡當作放鬆休閑的好去處,“離家近,帶娃來有得玩,我也能歇歇腳。”這種親切感源於空間功能的細分:明亮的休息區供人放鬆,趣味兒童樂園解決家長帶娃辦業務的顧慮,科技潮品展區則吸引用戶駐足探索。

服務模式也隨之升級。鹽城新都路服務廳摒棄傳統隔桌對坐的櫃台設計,採用開放台席,工作人員與用戶並肩而坐,共同探討業務方案。這種“伙伴式”互動,消解了傳統服務的疏離感,讓業務辦理過程更顯溫度。

更具特色的是,服務廳開始承載城市記憶功能,將地方文化融入設計。蘇州干將西路服務廳與市圖書館合作打造“書香移動”,吳地風雅氣韻貫穿其中﹔鹽城新都路服務廳植入“鹽小勺”濕地文化,文創產品呼應地方特色﹔宜興丁蜀鎮服務廳則化身“微型紫砂博物館”,工作人員能熟練講解紫砂典故與地方淵源,讓服務空間成為文化傳播的微小載體。

服務廳裡的AI眼鏡吸引市民駐足。江蘇移動供圖

揚州文昌西路旗艦服務廳裡的AI眼鏡吸引市民駐足。江蘇移動供圖

科技賦能,創新“數字生活入口”

依托自身技術與產業生態優勢,江蘇移動將前沿科技直接落地服務廳,讓用戶近距離觸摸數字生活。

南京虎踞路旗艦服務廳的智能機器狗最近成了“網紅”,不僅能旋轉跳躍與用戶互動,未來還將承擔產品講解、用戶引導甚至簡單業務辦理的功能。揚州文昌西路旗艦服務廳的AI眼鏡體驗更具沖擊力,市民王小宇戴上后,130英寸的虛擬巨幕即刻“展開”,4K分辨率清晰呈現葉脈紋路,立體音效連氣音都清晰可辨。

在南通移動財富大廈旗艦服務廳,全屋智能體驗區讓智慧家居從概念變為現實,輕點“移動愛家”APP,客廳燈光亮起、窗帘緩緩拉開﹔說出“開啟閱讀模式”,指定區域的燈光便自動調亮。市民施先生體驗后,直接給家中換上了全套設備。

科技落地不止於個人,還延伸至行業。揚州海關綜合業務科科長單曉明在服務廳看到智能設備后,聯想到 “智慧海關” 建設需求。后續,江蘇移動與揚州海關達成合作,並協助其在全省海關科技信息化大會上展陳適用於海關場景的信息化產品。

市民在揚州韻河灣商戶使用移動權益服務。江蘇移動供圖

揚州市民在商戶使用移動權益服務。江蘇移動供圖

惠民共生,構建“一刻鐘社區服務生態”

煥新后的服務廳,更強調與社區的深度綁定,通過嵌入多元便民服務,打造“一刻鐘生活圈”。

在揚州,市民中心旗艦服務廳與周邊“韻河灣夜市”聯動,構建“業務辦理+生活消費”新場景。用戶在服務廳辦理權益產品后,可領取夜市專屬消費券,用於近50家攤位的小吃、手工藝品消費。周末,服務廳的志願者們還會走進夜市,向周邊居民提供寬帶義診、反詐科普等免費服務,讓信息服務融入煙火生活。

南京虎踞路旗艦服務廳的移動高清電視大屏,專門設置“周邊好生活”頻道,實時更新社區便民信息、周邊商戶優惠。家住附近的焦先生說:“物業微信群消息容易被刷走,這裡的大屏看得更清楚,買咖啡時順便就能了解社區動態。”

針對特殊群體,服務廳還提供定制化關懷。泰州坡子街移動服務廳聯合街道,為獨居老人免費安裝智能感應設備,通過大數據實時監測老人活動,異常情況可立即告警﹔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朱奶奶佩戴江蘇移動智能胸牌后,行動軌跡能實時同步給社區網格員與子女,有效避免走失風險。

(責編:龔世俊、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