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南京建鄴“億”軍突起

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
2025年09月24日14:13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9月,德國零售品牌奧樂齊首進南京,落子建鄴區打造區域中心﹔8月,京東簽約建設百億級區域總部與萬人研發中心,寶馬亞洲最大全球信息技術研發中心完成証照辦理。建鄴區招商引資的“加速度”,讓外界看到了這座南京主城的“吸金力”。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該區已招引重點項目102個,其中24個“億元級”大單領跑全市﹔實際投資總額完成進度、市級高能級項目入圍數均居主城第一。

選址邏輯:好項目為何愛這裡?

貨架布局沒有過多華麗裝飾,每一寸空間都被精打細算利用,從生鮮蔬果、冷藏肉類到烘焙點心、休閑零食,小規格包裝的自有品牌商品整齊陳列……在建鄴區巧刻廣場,以“高質低價”著稱的連鎖平價超市奧樂齊預計明年一季度開門迎客。

“建鄴不缺精品超市與大型零售品牌,但此前國際平價超市是空白。”記者從建鄴區商務局了解到,奧樂齊的入駐,既能與金陵天地悅活裡、國金中心citysuper等商業體形成業態互補,也能借河西中央商務區的區位優勢輻射長三角、提升品牌影響力。

奧樂齊新來乍到,為當地業態“填空”,寶馬則是“老朋友”的新布局。繼寶馬領悅、寶馬誠邁之后,寶馬此次將亞洲最大的全球信息技術研發中心落地在此,聚焦AI、工業數字孿生等前沿領域,為其全球業務提供數字化支撐。“這正貼合我們全面擁抱數據與人工智能的發展路徑。”河西中央商務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CEO戴鶴軒記得,4年前,寶馬領悅南京分公司僅用3個月就快速落地,從公司選址、人才安居到子女入學,政策精准響應企業的每一個需求。如今新項目落地,“小莫”服務全程跟進。

在建鄴,“有問題,找小莫”是駐區企業間的“流行語”,這些服務專員是企業名副其實的“問題管家”。中國電建集團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落戶時,曾因工商系統跨省未通陷入卡殼,“小莫”服務專員曾遠赴北京,帶回400多頁紙質檔案,周末加班錄入﹔后續還協調解決產權登記、股權解凍等難題,幫企業少走了兩個月彎路。

“我們不僅要筑巢引鳳,更要固巢留鳳,拼的就是服務和生態。”建鄴區投促局相關負責人的話,道出了項目競相扎堆的核心邏輯:自2002年深耕河西以來,建鄴始終“一張藍圖繪到底”,從土地要素驅動、金融要素驅動,到如今全面擁抱數據與人工智能,產業方向的前瞻性讓這裡成為科技企業的沃土﹔而“載體支撐+政策滴灌+專班推進”的全鏈條服務,更讓“省心”成為企業選址的重要考量。

南京阿裡中心。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南京阿裡中心。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虹吸效應:龍頭如何織就生態圈?

如果說選址邏輯是企業“願來”的基礎,那麼產業生態的虹吸效應,就是企業“扎根” 的關鍵。轉變思維、優化服務、凸顯特色,把好項目嵌到產業鏈,建鄴正在愈加重視串珠成鏈、織鏈成面的“生態拼圖”。

2017年,阿裡巴巴與建鄴簽約,在河西南部打造區域總部,涵蓋寫字樓、商業街區、購物中心及人才公寓。今年3月總部正式遷入前,南京端點星辰科技已“搶先”入駐南京阿裡中心。

“公司創始團隊都來自阿裡,早期在杭州阿裡雲園區辦公,到南京自然想離‘老東家’更近。”端點科技南京公司市場經理劉全華說,這份“阿裡基因”不僅幫企業快速融入本地生態,更成了吸引央國企合作的關鍵。

看到阿裡生態的潛力,南京能利芯科技有限公司也主動“靠攏”。“從決定搬遷到正式入駐,前后不到3個月。”該公司負責人徐迎春回憶,剛來時50人團隊很快面臨工位短缺,向阿裡反映需求后,不到2小時就收到了擴容方案。如今,這家公司已完成A輪融資,計劃將團隊規模拓展至1000人,“跟著阿裡生態走,扎根建鄴發展更有底氣。”

阿裡的磁吸效應還在持續擴散。近年來,阿裡巴巴魔搭社區開發者中心、校友創業基地、阿裡雲polarDB數據庫適配中心(南京)相繼落地。據了解,當地通過打造華為系、阿裡系、小米系、央企系四大生態鏈,讓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集聚,激活數字經濟一盤棋。其中,阿裡生態鏈企業超50家,小米生態鏈企業20余家。

如今的河西南,“數字基因”愈發濃厚。今年初,建鄴順勢提出打造南京河西中央科創區,瞄准創新動能強、產業規模大、影響輻射廣目標,為區域發展開辟“第三條增長曲線”。這一規劃也吸引了京東的目光,其南京研發中心選擇與阿裡、小米做鄰居,未來將匯聚零售、科技、金融、健康、家政等多板塊研發力量。

(責編:張鑫、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