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關注︱江蘇省人民醫院科普:愛護牙齒很重要

定期洗牙有無必要
本報記者 姚雪青 《人民日報》(2025年9月19日第11版)
“洗牙的時候感覺頭皮發麻、牙齒發酸,洗牙后又覺得牙縫變大、牙齒鬆動,洗了兩次不敢再去了。”前不久,南京溧水區市民夏先生找到江蘇省人民醫院口腔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張繼生咨詢:“洗牙有沒有必要?”
“洗牙很有必要。”張繼生說,洗牙最重要的作用是清除牙菌斑和牙結石。食物殘渣與口腔細菌產生化學反應,就會形成附著在牙齒上的牙菌斑,牙菌斑是口腔疾病的始動因子,經過鈣化就成了牙結石,無法通過刷牙去除,時間一長會導致齲齒、牙齦炎、牙周炎、牙齒鬆動甚至掉落。牙結石要請專業人士使用專業工具才能徹底去除。醫生在洗牙時還能發現蛀牙、牙周疾病早期跡象。
《人民日報》2025年9月19日11版 版面截圖
夏先生為何會感到洗牙后牙齒發酸、鬆動呢?張繼生解釋,牙結石像水泥一樣包裹著牙齒,造成了牙齒“穩固”的假象,將它們“搬走”后,原本就被牙結石破壞、已經鬆動的牙齒就暴露了真實狀態。覺得牙縫變寬的“錯覺”會隨著清除牙結石后牙齦炎症的消失而好轉。牙齒敏感者洗牙后可以使用抗過敏牙膏。
張繼生建議,健康人群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牙周病患者3到6個月洗一次牙﹔抽煙人群、糖尿病患者以及特殊人群應咨詢牙醫制定更個性化的計劃。
除了洗牙,平時在生活中愛護牙齒也很重要。電動牙刷是否值得入手?張繼生介紹,電動牙刷高頻振動能提高刷牙效率,對老年人、帕金森病患者、關節炎患者等手部不靈活的人士很友好。但對於牙本質敏感、牙齒磨損嚴重的人群,選擇普通牙刷、自己掌握刷牙節奏更合適。
值得注意的是,刷牙只能清潔60%的牙面,另外40%的牙縫區域需要借助牙線等工具。如果食物塞牙,很多人會使用牙簽,張繼生建議,不要長期使用牙簽,牙簽的尖頭會損傷牙齦。他還建議牙線與沖牙器配合使用:牙線利用物理摩擦作用可有效刮除牙鄰面的菌斑﹔沖牙器利用高壓水流沖刷牙縫、牙齦溝和牙刷刷不到的角落,清除食物殘渣,並按摩牙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