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關注︱徐州:舊屋修繕“又快又好”

江蘇徐州市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
舊屋修繕“又快又好”
本報記者 白光迪 《人民日報》(2025年9月19日第19版)
“之前房子外牆風化、牆體脫落,陽台構件鋼筋裸露,看著就心慌。”家住江蘇徐州市雲龍區和平路114號樓的李新華,指著剛完成加固修繕的房屋說道,“現在好了,借助老舊房屋安全保險,修得又好又快,心裡踏實多了。”
李新華所在小區因建設年份較早,沒有專項維修資金,長期面臨資金難題。此次修繕,經費是如何解決的?
“多虧了住房公積金的增值收益,充實了既有房屋安全管理公共資金。”徐州市房屋征收和房產保障管理中心黨總支副書記張鑫說。
《人民日報》2025年9月19日19版 版面截圖
作為住房城鄉建設部城鎮房屋安全管理“三項制度”首批試點城市,徐州市曾嘗試從土地出讓收入中計提既有房屋安全管理公共資金。但面對房地產市場調整、土地出讓收入下降的新形勢,徐州市轉而探索將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納入既有房屋安全管理公共資金,構建起穩定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
“這一調整不僅契合政策導向,更徹底改變了過去老舊房屋公共賬戶‘沒錢可用’、維修靠居民湊錢的困境,為房屋體檢、應急維修、保險投保提供資金。”張鑫說。
除去房屋修繕,李新華還發現了小區的種種可喜變化:每個房屋單元均安裝了房屋信息二維碼,業主能及時了解房屋的安全狀況﹔保險公司聘請第三方機構定期巡檢房屋,對危險構件進行預防性處置等。
李新華眼中的變化,也是徐州市試點探索的一項重要議題。老舊房屋不僅需要修繕,更需要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尤其是預防性保障。試點過程中,徐州使用既有房屋安全管理公共資金,為2002年以前建成、沒有籌集專項維修資金的多業主住宅投保老舊房屋安全保險,保障范圍為房屋倒塌等事故維修及傷亡賠付,並配套第三方巡檢服務。
既有房屋安全管理公共資金的有序利用,得益於各部門協同推進。“原來很多工作不是不想做,更多的時候是沒有能力做。”張鑫解釋,過去一個事項涉及多個部門,互相推諉扯皮的現象時有發生。
今年,徐州市通過了《徐州市住房公積金支持房屋體檢、養老金、保險“三項制度”改革試點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明確了‘三項制度’的資金來源、具體實施、監督使用等內容,為部門協同提供政策依據。”張鑫介紹,徐州市將房屋安全管理試點工作列入深化改革事項中,組建市級工作專班,在國內率先成立城鎮房屋安全管理研究中心,圍繞房屋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開展課題攻關。
截至目前,徐州市在試點區域雲龍區為2002年以前建成的1225棟多業主住宅投保老舊房屋安全保險,投保金額為750萬元,為投保范圍內的39棟C級危房安裝智能監測設備,為部分危房採取應急加固措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