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未來五年如何發展?這場會劃“重點”

原題:未來五年如何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劃下這些“重點”
9月13日,高水平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工作推進會在示范區方廳水院召開。會議總結近6年示范區建設成效,研究謀劃“十五五”進一步推動示范區功能升級的思路舉措。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自2019年11月揭牌成立以來,示范區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勇當先手棋和突破口。壓茬推進國家層面改革授權工作,中央區域辦會同有關部門賦予示范區2批18項改革授權事項,現已承接落實14項。累計形成154項制度創新成果,57項制度創新經驗面向全國復制推廣,清單式推進180個重大項目建設。
示范區生態底色更亮。2019—2024年,地表水優Ⅲ類斷面比例從75%大幅提升到96.2%﹔2024年PM2.5年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O3濃度為154微克/立方米,較2019年分別下降21%、8.9%。
發展成色更足。2024年,示范區人均GDP提高至154512元,年均增長6.9%,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至9343.9億元,年均增長8.2%,工業投資增加至492.7億元,年均增長7.2%,高於長三角三省一市平均水平。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2019年的1551家增加至3750家,與兩省一市的發明專利合作數量從2019年的491件提升至977件。
民生福祉更優。“軌道上的示范區”加快建設。2019—2024年,示范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至70920元,年均增長5.5%,10條省際“斷頭路”陸續通車,8條跨省公交累計發送乘客超445萬人次,跨省通辦事項超3000項,565家醫保定點醫療機構、1014家定點零售藥店實現跨省醫保結算,中高職銜接教育累計跨省招生培養826人。
一體化進程持續提速,“十五五”期間,示范區將始終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踐行好先手棋和突破口的戰略使命——
著眼區域一體化試制度,提升制度創新“含金量”。壓茬推進國家和省級層面示范區改革授權工作,加強改革系統集成。
著眼高質量發展謀創新,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活力。推動科技產業創新協同走在前列,持續構建“三新兩高一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跨省域高新區建設,加快建設示范區數據中心集群、復旦國際融合創新中心、中新嘉善現代產業園等重點項目。
著眼功能培育展形象,提升重點區域核心功能。力爭到2030年,水鄉客廳建設框架全面成型,形成核心示范﹔“三片”形態開發基本完成、產業格局基本形成,研究制定環澱山湖世界級湖區建設方案,打造“創新綠核”。
著眼國家戰略抓統籌,提升協同發展整體效能。搶抓國家“兩重”政策機遇,爭取跨省域政策協同支持,增強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和優勢互補性。(記者 王建朋)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