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行進中國丨一襲旗袍秀東方

人民網“行進中國”江蘇調研採訪團
2025年08月24日07:16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蛇年初春,西子湖畔,國民“白素貞”趙雅芝身著一件白色旗袍,回眸一笑,仿若天仙。

“看到女神穿上我家旗袍,別提多開心啦!”江蘇昆山紅館旗袍主理人鄧麗元說著,順手點亮手機壁紙給記者看——趙雅芝人衣合體的照片,盡顯東方之美。

紅館旗袍工作室創於北京,2020年落戶昆山花橋晨風時尚創意產業園(下稱“晨風產業園”)。從北京到昆山,從職業到情懷,這位北方“80后”坐在工作室裡打開了話匣子。

憶起小時候,鄧麗元記得“母親總是一絲不苟地做著裁縫”,她的童年玩具自然是線團與布條。快要從北京服裝學院畢業時,她在王府井逛至一家服裝老字號,卻對店內商品有些失望,“那時候年輕氣盛”,便寫了封信給這家老店提建議,收到的居然是一份offer。2007年,鄧麗元辭職和母親在北京創辦紅館旗袍工作室。

選擇昆山,是鄧麗元自認做得最對的一個決定。在她看來,新時代催生新消費需求,昆山毗鄰“世界設計之都”上海,晨風產業園“定制時尚”的理念與自己很搭,更重要的是這裡提供了“應有盡有”的創業環境。

這5年裡,紅館旗袍實現了設計研發、文化傳承和品牌營銷的齊頭並進。鄧麗元的一個堅持是,在適度智造的同時不放棄對古法工藝的堅守,“唯有如此,才能賦予每一件旗袍個性與溫度”。

鄧麗元在裁剪布料。 人民網 范堯攝

鄧麗元在裁剪布料。 人民網 范堯攝

布料做骨架,古法塑靈魂。

鄧麗元取出一件淡黃色半身旗袍,手工繡的蝴蝶在花叢間穿梭,栩栩如生,一屋子人的目光頓時匯聚在散發著溫潤光澤的面料上。這件旗袍,可不簡單,“用的是宋錦非遺傳承人李德喜大師40年前織的老料,黃色是天然纖維氧化的結果,這種時光淬煉的光澤是中國人的‘頂奢’。”

鑲、嵌、滾、宕、盤、繡……36道古法工序如今是每一件定制旗袍的標配,鄧麗元願意為了成品的質量保留這些用心的投入。為此,他們的多數出品也一直遵循著古法十字平面制衣的原則,利用傳統工藝來塑造柔美曲線。

去年,紅館旗袍登上淘寶618大促2000元以上客單價榜首,鄧麗元還獲得了淘寶國風紅人獎。今年上半年,他們的訂單較去年同期增長30%。“得益於園區的完善配套,我們可以做到24小時內完成旗袍定制並發貨。”鄧麗元說。

航拍花橋晨風時尚創意產業園。 人民網 鞠峰攝

航拍花橋晨風時尚創意產業園。 人民網 鞠峰攝

“我們從設計、打樣、生產到產品推廣銷售的各個環節乃至住宿、餐飲等生活配套,形成了對設計師全產業鏈的支撐和全方位的服務。”晨風產業園副總經理張霄鵬介紹,目前園內已入駐各類時尚企業、機構近150家,其中品牌總部、知名企業47家,頂尖高校實踐基地2家,獨立設計師團隊85個、設計師近300位。

一個月前,鄧麗元剛從第九屆昆山創業周上捧回“優秀文化創意人才”獎杯。她眼裡的昆山是什麼樣的?鄧麗元拿服飾做比:“就像蘇繡絕技‘雙面繡’,一面是創新產業的精密針腳,一面是昆曲腔調裡的文韻悠長。這是一座能讓人才創新工作,也享受詩意生活的城市。”

臨近採訪結束時,鄧麗元笑著說,“我已經把社保落在昆山,馬上就要遷戶口成為昆山人了。”(汪崢嶸、吳紀攀、鞠峰、張妍、范堯、蕭瀟)

(責編:耿志超、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