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江蘇“一院一策”破題就醫“停車難”

2025年08月12日16:15 |
小字號

“排隊停車時間長”這是讓很多看病人頭痛的事,記者了解到,為回應群眾關切,有效緩解主城大醫院“停車難”問題,去年10月起,江蘇省衛健委牽頭各委屬醫院,全面梳理停車難問題具體成因,積極聽取各方意見建議,主動協調住建、城管、交通等相關部門,按“一院一策”為醫院制定整改方案。今年以來,江蘇通過開通就醫公交專線、擴寬社會車輛入院通道、投用共享停車場等多種措施,讓入院就醫的患者減少排隊等待時間。

“下車”即“就醫”

就醫公交“串聯”院內和站台

“有了這條環線真的是太方便,直接在漢中路地鐵站下來就可以轉地鐵。”8月4日上午,前來就診的患者潘爺爺(化姓)在江蘇省人民醫院就醫公交專線B90上肯定地對記者說道。潘爺爺年過80,因患慢病需要長期隨訪,時不時就得來醫院調調藥。“我們這個歲數腿腳也不好,以前來一趟真的是蠻辛苦的。現在可以說是點對點了,對我們老年人來說很不錯!”

記者了解到,江蘇省人民醫院每天門診量超2萬人次,總人流量超7萬人次。“醫院門口的地鐵站、公交站離門診部都有一段距離,最近的7號線也有500米的直線距離。”江蘇省人民醫院保衛處處長張輝坦言,這就給病人來院就診造成了不便。據悉,今年3月3日,南京首條就醫公交專線啟程首發,市民乘公交就可以直達江蘇省人民醫院內的門診樓、急診樓。這條番號為B15路的單循環公交全長約1.8公裡,連接附近的公交清涼山公園站、地鐵清涼山站,實現從“站台”到“院內”無縫接駁。“目前來看B15的反響很好,開通至今日均運客流量超1000人,尤其是受到老年病患的歡迎。”

張輝告訴記者,B15開通以后,很多病患反映,除地鐵7號線以外,更多的人流量在2號線漢中門站。因此,7月10日開通的B90專線則是自“門診部”站起,沿內部道路、廣州路、拉薩路、永慶巷、上海路、漢中路、虎踞路、廣州路、虎踞關,回到終點站“省人民醫院門診部”。這條全程5公裡的巴士線“串聯”起沿線7家醫院,更好地方便病人來院就醫。

無錫在江大附屬醫院南院區上線全市首個醫院版“巴士鄰居”。醫院版“巴士鄰居”設置在江大附屬醫院門診大樓門前,上午9點多,一些趕早看門診的市民就診完畢,便徑直走進了這個由公交車改造而來的休憩驛站,通過“無錫雲公交”小程序花3元約一輛“動態公交”回家。“巴士鄰居”以“驛站+叫車”組合模式,打通從“家門”到“院門”公共出行的最后100米。目前該“動態公交”服務點位達幾十個,運行時間為早上6點半到晚上9點半。

多維度緩解“停車難”矛盾

讓“堵”點變“通”途

記者從江蘇省人民醫院獲悉,不僅是就醫公交打通了來院就醫“最后一公裡”,日前,醫院也開展多種措施為患者疏通“就醫路”。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院目前施行職工“三行兩讓,綠色出行”方案。“三行”即綠色交通出行、機關后勤先行、黨員干部先行,“兩讓”則是指行政(后勤)讓臨床,臨床讓患者。機關后勤的職工車輛,率先按照車牌號進行單雙號限行入院。

與此同時,針對該院6號門社會車輛入院通道狹窄、過彎困難、通行緩慢等問題,上半年利用節假日對該通道進行改造出新,將原有通道寬度由3米拓展至4.5米,顯著提升了社會車輛入院效率,早高峰7點至8點從該通道入院車輛數由日均330輛提高至430輛。在停車位供給方面,江蘇省人民醫院還結合院內基礎建設情況,積極新建停車位。在拆除原6號樓原址上,通過平整場地、規范劃線、安裝限位器,新增加機動車位50個、非機動車位200個。

對於地處城市繁華地段的醫院來說,增加停車位供給,始終是院方著力解決的課題。江蘇省中醫院地處路段擁堵,停車困難的秦淮區漢中路。據悉,6月12日,江蘇省中醫院周邊多家共享停車場投入使用。通過江蘇省中醫院APP、微信服務號隨患者挂號成功信息同步上線共享停車場導航鏈接,后期接入其收費系統提供剩余車位提醒。同時,院方積極協調各共享停車場,實現了憑挂號條降低收費標准、取消停車費封頂限制、開通南京南站停車場項目20元/日包日服務,大幅降低患者(家屬)停車費用。

而在江蘇省腫瘤醫院,對於停車位的增加供給也即將見效。院方表示,經多次洽談,已取得百子亭新天地整租地下停車場許可,7月初已將職工車輛全部挪出。百子亭72號地塊停車場改建、運營等相關手續正在審批中,獲批后即進行停車場建設工作,預計增加180個停車位供患者(家屬)使用。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江蘇多家醫院將繼續聚焦“破解停車難”問題,為就醫市民做好事、辦實事。據介紹,江蘇省人民醫院有望結合地鐵2號線等公共交通,在龍蟠裡至4號門架設人行天橋﹔結合7號線等公共交通,在清涼山至5號門架設人行天橋。通過人行天橋,實現人車分離,盡可能緩解地面交通壓力。此外,江蘇省腫瘤醫院為優化停車場內車輛動線、提升使用效率,計劃在百子亭72號地塊停車場新增一個車輛出口。

來源:揚子晚報

(責編:耿志超、李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