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合區油菜單產創江蘇丘陵地帶紀錄

近日,經農業農村部專家組認定,由南京市六合區竹鎮鎮立友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種植的“浙油雜59號”油菜,經實收測產以畝產243.65公斤的成績,刷新2025年江蘇省丘陵地區油菜單產紀錄,其配套的“油菜密植豐產機械化生產技術模式”被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列為典型案例。
作為江蘇典型丘陵崗地,竹鎮鎮過去因低溫持續時間長、機械化作業難度大,油菜平均畝產長期徘徊在180公斤左右。2024年,浙江省農科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聯合六合區農技推廣中心組建攻關團隊,在此建立核心示范區,引入自主選育的“浙油雜59號”並配套全程機械化技術。
“該品種具備‘五抗一優’特性,即抗菌核病、抗根腫病、抗倒伏、抗裂莢、抗寒耐遲播,品質達到國家‘雙低’標准,含油量最高達50%。”浙江省農科院油料室副主任余華勝介紹,該品種已連續三年入選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適宜長江中下游各省種植,目前推廣面積超50萬畝。
在竹鎮鎮種糧大戶張立友的100畝示范方裡,科技種田的痕跡清晰可見:從寒潮前噴施抗寒葉面肥到無人機精准植保,從封閉除草技術到“一促四防”花期管理,每項操作都嚴格遵循專家方案。他展示著手機中的生長軌跡記錄:“通過稻-油兩熟制輪作,5月收油后立即種雜交稻,10月收稻再種油菜,畝均收益較單季種植提升超40%,既保障糧食安全又改善土壤結構。”
六合作為南京“米袋子”,以科技賦能打造稻米產業創新高地,年產稻谷佔南京全市四成。近年來,該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將優質片區建設列為農業現代化核心任務,寫入《富民強村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單產躍升。2025年,六合啟動6.17萬畝稻麥(油)輪作單產提升工程,覆蓋9個片區、35個村,聯動104家種植主體,目標三年內水稻畝產突破700公斤。今年,該區綠色高產片區已瞄准627公斤目標。(王丹丹 黃添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