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灌雲:“主題服飾之都”轉型記

當陝西延安的00后女孩小馮在購物平台下單一條藍格JK百褶裙時,千裡之外的江蘇灌雲縣,28歲店主高暢的電腦即刻響起接單的提示音。兩小時后,這件裙子即在快遞網絡中啟程了。
你或許不知的是,在這個蘇北縣城,日均約30萬件主題服飾發往國內外。2024年,灌雲縣快遞單量突破1.2億件,增速位居江蘇省縣域第一,即得益於當地主題服飾產業積蓄18年的發展之功。
據了解,灌雲縣被稱為“中國主題服飾之都”,現有主題服飾生產企業上千家、活躍網店7000余家,年交易額近80億元,逐步實現了從“小眾生意”到“全球買賣”的蛻變。
草根掘金,去年銷售額近80億元
7月8日下午,灌雲百艷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常凱林正和一個電商直播團隊洽談,此前,該團隊試銷百艷服飾生產的一批薄款內衣,銷量喜人。
“灌雲做這行的,都是靠小品類服飾起家的。”常凱林說。JK制服、罩衣、雨衣、學士服、漢服、演出服……如今,灌雲縣主題服飾品類繁多,但多數從業者的“第一桶金”大都淘自內衣領域。
灌雲人雷叢瑞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2006年,他在經營淘寶日用品店時獲得商業靈感,當即決定返鄉建廠。彼時,這類產品市場價在十幾到二十幾元之間,面料簡單、成本低廉,卻藏著巨大的需求。
21世紀初正值電商崛起的黃金時期。短短兩三年,雷叢瑞的工廠年銷售額就達到5000萬元。“一人發家,全村跟進”,灌雲很快涌現出上百家主題服飾網店和家庭服裝作坊。
這種“草根式爆發”帶來了驚人的增長:2015年,灌雲主題服飾年交易額突破10億元,2020年躍升至50億元,2024年逼近80億元。
一件主題服飾雖小,卻涉及布料採購、版型設計、縫紉剪裁、電商銷售等多個環節,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在當地悄然扎根。產業分工的細化,也帶來了廣闊的就業前景。
灌雲伊影服飾有限公司車間內,女工正在趕制服裝。人民網 張瀚天攝
走進灌雲伊影服飾有限公司的紡織車間,56歲的女工趙麗正踩著縫紉機縫制JK制服裙擺。隻見她手指翻飛間,一塊塊花色各異的布料便化作整齊的褶皺。“一天能做80件,月收入7000多元。”趙麗邊說邊將做好的裙擺交給下一道工序。
據灌雲縣商務局統計,當地像趙麗這樣的從業者超過5萬人,其中31-50歲的約佔53%,50歲以上的約佔22%。正如伊影服飾銷售主管黃康仁所說,“灌雲阿姨們才是拿捏審美的關鍵,很多人因此走上了致富道路。”
產業轉型,重塑“主題服飾之都”
“早些年,我們去外地招商,一談起灌雲內衣產業,都有點不好意思。”灌雲縣商務局副局長周志國的話,道出了產業早期的“尷尬”。近年來,當地開始琢磨推動產業轉型,越來越多的創業者跳出原有的單一品類,涌向更廣闊的主題服飾藍海。
2021年,高暢返鄉創業,發現內衣市場已經飽和,“價格戰打到無利可圖,差評還多,新手很難立足。”喜歡上網沖浪的他注意到“Z世代”對JK制服的追捧,“這類服飾以年輕群體為主要受眾,對品質設計有要求,市場潛力大,且競爭更良性。”
於是,高暢果斷轉型,專攻JK制服的原創設計。“第一年就賣了2萬件,實現利潤30萬元。更重要的是,JK制服更陽光、更主流,做起來心裡踏實。”
“舞之巔”生產的學士服。人民網 張瀚天攝
“舞之巔”主理人王狀過去主營舞蹈服和舞台演出服,“市場穩定,但規模有限”。不甘於現狀的他,看到畢業季的巨大商機,“全球每年有超千萬高校畢業生,學士服是剛需,而且更新快。”
為此,2017年開始,王狀投入資金研發新型面料,將傳統學士服的厚重改良為輕便款,還加入了現代流行元素,在保持庄重的同時更加貼合年輕審美。如今,他的產品不僅覆蓋國內眾多高校,還接到了來自海外高校的訂單。
轉型的成果直觀地體現在產品結構的多元化上,“去單一化”的轉變正在重塑灌雲“主題服飾之都”的形象與內涵。
數據見証了轉型成效:2024 年,灌雲縣JK制服、學士服、漢服等“陽光品類”的交易佔比正穩步上升,年增速達50%以上,其中學士服更是佔據全球60%以上的市場份額。
從大到強,要邁哪幾道坎?
日均30萬件快遞、全球60%的學士服份額,灌雲縣的主題服飾產業已然做“大”,但要更“強”,仍需跨越幾道坎。
首先是用工缺口。正值行業淡季,記者走訪灌雲縣多個主題服飾企業聚集地發現,不少企業門店前都挂著招工的牌子。
“目前行業供不應求,且嚴重依賴現有的熟練工。”常凱林說,本地紡織用工模式更偏向務工,人員流動性大,“除此之外,懂設計、會創新、能銷售的高端人才不好招。”
原創力不足則是更深的痛。“堅持做原創很難。”青年創業者任猛坦言,灌雲主題服飾產業早期以模仿和低價走量起家,“模仿多、經營散、水平低”成為行業頑疾,這一定程度上挫傷了企業投入版式創新的積極性。
“一件原創設計要花數萬元打版,仿款只要3天就能上線。”任猛的公司曾因設計被抄襲損失嚴重。“投訴、取証、維權的成本高、周期長,往往等官司打贏了,這款衣服的市場熱度早過去了。”他無奈道。
產業治理的“組合拳”該怎麼打?破局的關鍵在於“規范”。2024年,灌雲縣推動當地頭部企業聯合發布《主題服飾團體標准》,打造公共品牌“灌蜜樂園”,挂牌成立版權管理服務中心和知識產權工作站。“要讓版權保護的種子在灌雲加速萌發。”灌雲縣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劉祥介紹,僅去年,全縣主題服飾版權登記量就突破600件,同比增長5.5倍,“曼珠花開”“欣伊影”等原創品牌破土而出。
眼下,灌雲縣商務局聯合直播平台、連雲港電商學院開設的培訓班即將開班。“主題服飾直播有其特殊性,規范是生命線。”在周志國看來,隻有讓產業走上專業化、規范化的道路,才能在直播賽道走得更遠、賣得更好。
“同樣,對於企業而言,設立了品牌的規范化標准,才能吸引高端設計人才扎根。這是一場關乎長遠發展的‘持久戰’。”周志國說。
更長遠的布局在“全球視野”。2025年灌雲縣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計劃在今年新增跨境電商企業30家,新增電商經營主體100家以上,力爭電商交易額、網絡零售額分別達到300億元、80億元,全縣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1%以上。
暮色中的灌雲物流園,貨車裝載著發往全球的包裹。任猛翻出手機,向多名設計師發去了新版型的設計要求,“計劃再出幾個新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