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南京高淳:“慢城”跑出創新加速度

王丹丹
2025年07月21日07:51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伴隨陣陣蟬鳴,南京市高淳區固城湖水慢城的千畝荷塘內,游船悠然蕩漾﹔十公裡外,南京醫療器械產業園內,一條冠脈藥球生產線上,激光焊接機以每分鐘上千轉的速度進行導管組裝焊接。同一片藍天下,快慢之間勾勒出高淳的雙面圖景。

“北藥南械。”在南京市生物醫藥產業的布局中,“南械”指的就是南京醫療器械產業園,2019年由高淳區政府與江蘇省藥監局簽約共建。

地處南京南大門的高淳,素以“國際慢城”聞名,也曾因生態紅線約束嚴格,面臨產業轉型之困。當保護綠水青山成了必須堅守的底線,高淳區將環境友好型的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擺在當地重點產業之首,醫療器械產業園由此成了產業地標。

南京醫療器械產業園。南京醫療器械產業園管理辦公室供圖

航拍南京醫療器械產業園。園區供圖

園區拔節生長,產業集聚成鏈

高淳發展醫療器械產業,並非無本之木。

早在十多年前,當地已經集聚了一批醫用耗材類企業。借由醫療器械產業園建設契機,高淳進一步整合產業資源,在自建載體和引入運營機構共建廠房的基礎上,不斷吸引區內的醫療器械企業向園區集聚,行業龍頭南京友德邦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一。

起初,這家專注血管介入領域高值耗材的高新技術企業,租賃了2000多平方米的廠房生產﹔隨著醫療器械產業園平台建設與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該公司果斷購地百畝自建廠房。“我們去年搬進新廠區,10萬平方米研發生產基地已正式投用,包括冠脈藥球在內的22個獲証產品實現了產能翻番。”公司研發副經理孔洋洋介紹,獨立的研發、生產基地為企業帶來更大發展空間。

南京醫療器械產業園管理辦公室主任邢華寬介紹,園區瞄准高值耗材、康復器械、體外診斷三大細分領域,目前載體入駐率達80%以上。

與此同時,作為南京市今年的重大項目,園區三期項目6月份開工,總投資6.6億元,規劃建設約15萬平方米高標准廠房。據了解,項目目前主體結構全部完成,預計年底前即可交付。

如今,南京醫療器械產業園2平方公裡啟動區基本建成,目前集聚醫療器械生產企業196家,去年園內企業營收達83億元,同比增長18%。

工作人員正在做·“鼻腔支架”編織。人民網 王丹丹攝

南京佑衛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員工正在做“鼻腔支架”編織。人民網 王丹丹攝

平台精准服務,產品加速轉化

醫療器械研發周期長、市場准入嚴格,初創企業常卡在“最后一公裡”。

為集中解決產業發展的共性難題,園區打造“一站一室八中心”公共服務平台,功能覆蓋醫療器械審評核查、檢驗、人員培訓等,江蘇省藥監局審評核查高淳工作站(下稱“高淳工作站”)便是其中的“一站”。

5年前,南京佑衛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帶著“鼻腔支架”專利落戶高淳,開啟成果轉化之路。眼看著項目進入臨床階段,如何申報產品注冊証讓這家初創企業犯了難。

高淳工作站獲悉企業需求后及時介入指導,就臨床試驗設計、注冊資料補正、質量體系管理等提供參考建議,並積極對接省藥監局專家“面對面”輔導。2023年底,“鼻腔支架”順利獲証,成為高淳首個創新醫療器械產品。今年4月,這款產品入選南京市醫保支持生物醫藥創新產品清單。該公司生產技術部負責人許亞池說,高淳工作站靠前指導服務,助力產品提前半年獲批,搶佔了市場先機。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是培育醫療器械產業的關鍵,完備的產業配套能及時解決企業的實際需求,從而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邢華寬介紹,目前相關平台已為園區企業提供503批次檢測服務,開展咨詢與審評核查服務700余家次,協助企業取得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証、備案証達688件。

工作人員正在檢測電機運行狀態。人民網 王丹丹攝

南京國科精准醫學科技有限公司人員檢測電機運行狀態。人民網 王丹丹攝

院所技術落地,“兩創”無縫對接

為推進“兩創”融合,南京醫療器械產業園在建立之初便成立了智慧健康創新研究院,並引進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旗下南京國科精准醫學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國科醫學”)委托運營,通過技術轉讓和企業孵化,實現企業自我造血和賦能園區創新的雙贏。

走進國科醫學車間,公司科研人員正在檢測多台“大塊頭”設備的電機運行狀態。“這是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主要用於臨床體外診斷,目前完成了樣機研發,正在和企業洽談成果轉化。”該公司總經理雷恆波介紹說。

據了解,國科醫學落地后攻破的首個成果“時間分辨能量轉移技術”已在園區內實現產業轉化。這款填補國內技術空白的血液檢測分析儀,歷經三年研發完成,合作方東軟威特曼生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為之投資1.95億元,在高淳注冊新公司批量生產。

“血液檢測分析儀今年6月上市銷售,預計明年銷售收入可以達到規上。”雷恆波說,“我們立足於市場需求的應用技術研發,一般在前期就會有企業參與進來,在園區就地轉化非常方便。”

在邢華寬看來,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融合為園區發展注入無限動能,生態慢城與產業進階的交響則是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最佳見証。

慢,是綠水青山的堅守﹔快,是產線流轉的節奏。高淳這座“慢城”正在創新賽道上加速奔跑!

(責編:張鑫、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