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人民日報︱江蘇靖江:逐綠向新,船舶制造轉向高端化

本報記者 姚雪青
2025年07月11日06: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民日報》2025年7月11日15版 版面截圖

《人民日報》2025年7月11日15版 版面截圖

原題:逐綠向新,中國船駛向高端化

6月底,由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兩艘超大型油船順利從江蘇靖江離泊,以編隊形式試航。這兩艘巨輪採用了業內前沿的LNG清潔綠色能源及傳統燃油雙動力設計,環保性能達國際領先水平,預計7月中旬交付希臘及新加坡船東,將馳騁於繁忙的海上絲綢之路。

什麼是LNG?為何要建造這樣的船舶?“根據國際海事組織提出的減排目標,2030年全球海運活動的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與2008年相比至少降低40%,‘零’或‘淨零’排放技術、燃料及能源的應用在國際航運中的佔比至少達到5%。”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忠林介紹,以LNG(液化天然氣)為主燃料的雙燃料動力船,大大降低了海洋運輸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成為國際海運市場的“搶手貨”。

然而,建造這樣的海船非常不易。研發團隊成員、公司船舶設計研究所開發室主任孫權介紹,裝載80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氣的B型燃料艙,需滿足零下163攝氏度極低溫工況下疲勞壽命超過40年、貫穿焊縫“撐住”15天以上等待維修等一系列指標,長期以來相關技術被國外壟斷。為在這一新賽道上搶抓發展機遇,2022年,國內造船龍頭企業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組建研發團隊攻關LNG燃料艙關鍵技術。

“科研攻關的最大難點在於,通過虛擬仿真進行大量復雜的結構計算,檢驗燃料艙特別是焊縫在各種極端工況下的疲勞壽命。”孫權介紹,科研團隊逐一分析燃料艙在海上航行中受到的船體結構、攜帶液體的搖晃、表面壓力等9個應力成分,對應歸納為12種焊縫焊接類型。團隊在此基礎上搭建精准3D計算模型,將燃料艙劃分為16萬個網格計算單元,歷時3個多月,按類型完成全部疲勞裂紋計算。

計算的數據,成了圖紙上建造燃料艙的參數。2024年10月,首個由我國船廠自研建造的B型燃料艙,成功在交付海輪上正式投用——這標志著我國海洋船舶制造產業朝著高端化方向邁出重要一步。

“目前,船廠已建造了34艘LNG雙燃料動力船。新船用上LNG燃料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20%,降低氮化物、硫化物排放近100%。”張忠林介紹,目前手持訂單的100多艘船舶中,超60%是LNG雙燃料動力船。

在龍頭船企帶動下,“造船之鄉”江蘇靖江逐步成為LNG雙燃料動力船的技術策源地和產業承載地。記者從靖江市工信局獲悉:1至6月,靖江實現造船完工量43艘340.6萬載重噸,手持訂單量399艘4404.5萬載重噸,載重噸同比上升41.9%,骨干船企生產計劃已排至2030年。其中,以LNG雙燃料動力船為主的清潔能源船舶完工量佔總完工量55%,手持清潔能源船舶訂單佔手持訂單總量比重超過70%。

(責編:張鑫、耿志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