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部針對新型研發機構的地方性法規施行半年 改革“試驗田”頻傳科技創新好消息

原題:全國首部針對新型研發機構的地方性法規施行半年——
改革“試驗田”頻傳科技創新好消息
□ 本報記者 張宣 陳明慧
6月25日下午,徐州市東湖醫藥創新港實驗室,省產研院集萃細胞所的施明教授正在使用流式細胞分選儀和分析儀檢測其團隊自主研發的雙特異性CAR-T細胞關鍵指標。
“細胞治療技術就是把人體自身的免疫細胞或干細胞當作‘活藥物’,在實驗室進行改造、培養和‘武裝’后再輸回病人體內。這些‘改裝升級’后的活細胞能直接在身體裡識別、攻擊病變目標或修復損傷,有望實現傳統藥物難以達到的治療甚至治愈效果。”施明告訴記者,以CAR-T為代表的細胞治療是引領醫療革命的前沿科技,也是推動醫藥產業升級的新質生產力。這項創新技術突破性地實現對血液腫瘤和自身免疫病的“異病同治”,展現了良好的臨床療效。
這項前沿科技成果,得益於今年1月1日施行的《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發展促進條例》。這是江蘇首次針對單一機構進行專門立法,也是全國首部針對新型研發機構的地方性法規,確保省產研院未來一段時期重大改革於法有據,助力江蘇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條例從研發平台建設、驗証中心組建、科技人才培養等多個維度,為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提供制度引擎。”施明感慨道,創新資源的整合,重點難點都在跨部門跨區域,《條例》的出台掃除了協同創新的制度障礙。細胞所團隊聯合徐州醫科大學迅速行動,先后申請獲批江蘇省細胞治療先導技術重點實驗室、細胞醫學概念驗証中心及研究生工作站三大高層次平台,雙特異性CAR-T技術的迭代優化與臨床研究明顯提速,在多發性骨髓瘤、重症肌無力等7種適應証超百名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展現出顯著療效。該項研究成果被Nature Reviews列為“亮點研究”,今年6月入選江蘇省生物醫藥領域十大科技進展。目前施明團隊已與中心聯創企業復星凱瑞簽署授權協議,共同推進雙特異性CAR-T技術管線的產業化及全球商業化。
這部地方性法規施行半年來,省產研院不斷傳來好消息:與希臘國立雅典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海內外11所高校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與沃爾沃汽車技術公司、智利智美漿紙公司等9家外資企業建立全球創新合作伙伴關系﹔與細分行業龍頭企業共建聯合創新中心31家、累計達446家,提煉企業願出資解決的技術需求超2700項,企業意向出資超90億元,協助企業達成技術合作1000余項,合同總額超26億元﹔院重大項目公司——蘇州億創特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正式啟動,聚焦1500兆帕級超高強鋼、800兆帕級高強鋼變厚度及6000系鋁合金復雜截面等關鍵技術全力攻關。
在省產研院戰略規劃部主任郭建路看來,為先行先試經驗立法,護航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就是落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生動注腳。《條例》開創性提出,省產研院是具有科研類事業單位性質和獨立法人地位、實行企業化管理的新型研發機構,針對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遇到的“不敢轉”問題,《條例》在全國首創探索建立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制度,提出職務科技成果不納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考核范圍,對科技成果轉化形成的國有股權探索整體考核﹔已經履行勤勉盡責義務仍發生投資虧損的,按程序免責辦理資產核銷,探索建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容錯免責機制。
除了成功經驗的肯定,《條例》也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創新探索埋下伏筆。例如,明確省產研院應履行探索應對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業務、新機制等職責,探索建立長存續期的科技成果轉化基金。
“讓摸著石頭過河有法可依。”郭建路說,《條例》正式施行以來,省產研院以“撥投結合”方式,實施前瞻性引領性重大技術創新項目7項,累計實施117項。其中,“超輕質低成本微納多功能絕熱復合材料技術”項目落地蘇州市吳中區,成果將應用於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熱防護系統﹔“靶向蛋白穩態調控藥物研發”項目落地南京江北新區,依托去泛素化酶配體篩選平台和體內蛋白質組學平台實現技術轉化,填補國內相關領域技術空白。下一步,省產研院將聚焦重點產業領域引進產業領軍人才擔任項目經理,以“撥投結合”方式實施前瞻性引領性重大技術創新項目,與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共建企業聯合創新中心,加速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聯合創新中心企業,構建具有集萃特色的創新矩陣。
改革啟示錄>>>
改革是一場“接力賽”
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 劉慶
改革不是百米沖刺,而是培育未來的“接力賽”。省產研院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各方為體制機制改革探索提供的沃土,更離不開一棒接著一棒的奮力奔跑。
2013年12月,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設立江蘇產研院,將其作為江蘇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產研院並作出“四個對接”重要指示。2015年,省政府為江蘇產研院量身定制10條政策。2023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聽取了江蘇產研院改革成效匯報。同年,省政府進一步為江蘇產研院出台12條政策。2024年11月,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部署,我省制定《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發展促進條例》,進一步探索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
接力賽需要有耐力,我們是見証者,也是參與者。下一個十年,我們將立足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定位,探索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聚焦科學研究到技術轉化的關鍵環節,加快全球創新資源集聚,持續提升技術研發與供給能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組織龍頭企業出資出題,優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組織模式,開展有組織科研﹔創新前沿科技成果產業化機制,建立“概念驗証+中試放大+商業推廣”全鏈條技術孵化機制﹔加快踐行“行本教育”,推進學行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產教融合培養卓越工程師,助力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
來源:新華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