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部分地區高溫健康風險達紅色預警

原題:江蘇部分地區高溫健康風險達紅色預警 ——
重點人群中午前后莫要外出
7月3日下午2時,南京體感溫度超過40攝氏度,省中醫院門診大廳人頭攢動,大廳一角免費供應的“消暑祛濕茶”變得搶手起來。
2日,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聯合中國氣象局發布首個全國高溫健康風險預警。預警信息顯示,華北南部、黃淮、江淮等地近日高溫健康風險較高,江蘇部分地區出現橙色預警,江蘇北部部分地區甚至為紅色預警,就是風險極高。
“醫院門診量大、老年人多,夏季來臨之前我們就做了一些准備。”省中醫院門診部主任孫雲飛告訴記者,從去年起,醫院就陸續對門診空調進行改造換新,為夏季高溫做了提前准備。
針對老年患者、外地患者多的情況,醫院推出“80歲老人就醫零等待”和“外地患者一站式服務中心”,為老年人和外地患者提供預約、檢驗、檢查、取藥等多方面的綠色就醫服務,減少他們在醫院等待的時間。
孫雲飛提醒,近期持續高溫,市民朋友尤其是老人、小孩應盡量避免在中午前后外出或進行戶外運動,可以在早晚氣溫相對較低的時候開展運動。“不建議在高溫天開展高強度運動,尤其是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可以嘗試一些太極、八段錦等溫和運動,避免因出汗太多造成脫水和中暑。”夏季胃口容易不好,也可以適當吃一些開胃的食物,比如烏梅飲、百合綠豆湯等。
記者從南京市急救中心獲悉,今年以來,因高溫中暑撥打120急救電話的患者達到138例,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南京市急救中心已經啟動應急預案,調配急救資源,全力保障中暑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
“從上周開始,我們每天都會接到十幾起中暑急救電話,僅7月的前3天就救治了65例因中暑需要急救的患者,其中不乏熱射病等重症患者。”南京市急救中心調度科調度長祁鵬介紹,南京市急救中心現在24小時待命,同時,優化調度流程,確保急救車輛在最短時間內抵達現場。“遇到中暑患者,我們會第一時間指導現場人員進行降溫處理,如轉移至陰涼通風處、用濕毛巾擦拭身體等,為后續救治爭取時間。”祁鵬說。
針對近期高發的中暑現象,南京市急救中心急救專家表示,高溫不僅會導致中暑,同時也是心腦血管急症的致病因素之一。根據病情嚴重程度,中暑分為三種類型,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可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熱射病是重症中暑最嚴重的形式,對人的生命危害最大,死亡率超過50%。
中暑多見於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下的人群,如從事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的人群,也見於沒有重體力勞動的老年人、兒童、孕婦,體溫調節能力和適應能力差或者有基礎疾病者,建議避免在烈日下活動,出門做好防護。
3日下午,南京江北新區“銀發顧問”和志願者帶著“夏季清涼包”走進老人家裡。今年83歲的呙爺爺平時一個人生活,是街道的重點關注對象。南京江北新區銀發顧問管理中心的杜佳告訴記者,像這類重點關注的結對老人,南京江北新區有512位,銀發顧問常態化開展每周1—2次的走訪工作。一旦收到天氣變化的預警,區中心將通過工作群進行部署,保障轄區內老人的生命安全,以及老人需求及時得到滿足。
近期的高溫天氣,銀發顧問會隨身攜帶藿香正氣丸、仁丹等急救藥品,聯合醫護人員上門給老人傳授夏季防暑知識。此次上門送清涼行動中,還碰見有老人住在魚塘旁邊的簡易自建房裡,家中有悶熱、漏水的情況。“我們正在積極協調資源,幫助老人修繕房屋,度過清涼夏天。”杜佳說。(蔣明睿 王甜 張宣)
來源:新華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