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從炫技到服務,江蘇具身智能機器人“加速跑”

2025年06月29日07:37 |
小字號

原標題:今年我國具身智能市場規模預計超9700億元 從炫技到服務,具身智能機器人“加速跑”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具身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作為未來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標志其正式進入國家戰略規劃。6月28日,由省工信廳等指導,中國電子技術標准化研究院華東分院主辦,江蘇省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聯盟成立儀式暨產業創新發展對接會在南京舉辦,標志著江蘇各界將全力推動這一產業的發展。

從“白雪公主”到“寵物狗”悉數亮相

展會現場,30余家具身智能機器人整機企業和40余家零部件企業帶來各類設備,展現江蘇乃至全國具身智能領域最新成果,各類高精尖機器人也吸引大量市民前來觀展。

記者看到,各類具身機器人形態各異,有的是更靈活的機器臂,還有雙足、四足的。究竟何為“具身智能”呢?現場專家科普,具身智能是指智能體通過物理實體與環境實時交互,實現感知、認知、決策和行動一體化。其核心理念顛覆了傳統人工智能的“離身性”局限,強調智能的本質必須通過身體與環境的動態互動來塑造和體現。

“歡迎光臨,我是雲幕智造的白雪公主。”在展會上各種“秀肌肉”的“鋼鐵直男”中間,一個金發藍眼的美女尤為吸引眼球——這款來自太倉的具身智能機器人的穿著像洋娃娃一樣,會眨眼、微笑,甚至挑眉,形象尤為擬真。雲幕智造交付經理趙思男一邊演示一邊介紹,該機器人能通過攝像頭識別觀眾情緒,做出驚喜、好奇等復雜神態。手臂關節還可360度旋轉,能完成遞物、比心等動作。尤其是其底座是AGV底盤,能以0.5米/秒的速度自動跟隨用戶走動。

趙思男介紹,這款“白雪公主”機器人已在文旅景區、高端展會等落地,公司還復刻了屈原、孔子、李白等歷史人物。相比傳統導覽員,它能24小時工作,還能切換中、英、德三語講解。

前不久剛剛發布的埃斯頓酷卓第二代通用具身智能機器人CODROID 02也在展會上亮相。這個白灰相間的雙足機器人身高170厘米、體重70公斤,全身29個關節可動、單臂負載能力5公斤,可進行體力勞動和靈巧操作,已實現工業應用場景全覆蓋。

南京天創帶來的全球首款人形防爆機器人“天魁1號”仿若一台“機器警察”,該機器人上半身人形雙臂、下半身輪式底盤,機身標稱負載25公斤,續航時間5小時,全身擁有30個自由度,可在天然氣終端處理廠、石油煉化廠、化工廠、冶金高爐風口平台等多種場景中應用。

盡管現場有各類炫酷的人形機器人,但“機器寵物狗”人氣最高。握手、拍照……小朋友們發出指令,蔚藍科技的BabyAlpha機器狗“小白”都能一一回應。“具身智能不等於人形機器人,而相當於智能化裝備,因此有交互功能的機器人、無人機、智能汽車等都可以算具身智能。”南京大學副校長周志華解釋。

江蘇提前布局競逐“萬億市場”

具身智能市場究竟有多大?中國電子技術標准化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徐洋拿出一組數據:研究機構預測,到今年年底,我國具身智能市場規模超9700億元,到2030年將達到1.55萬億元。

面對如此大的市場,江蘇已提前進行“競跑”准備。記者了解到,江蘇將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鏈列入“1650”產業體系重點培育,謀劃布局具身智能機器人新賽道。

從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鏈看,江蘇擁有魔法原子、埃斯頓酷卓等通用型人形機器人企業,南京天創、優理奇等輪式人形機器人企業,億嘉和手術機器人、蔚藍智能四足機器人等企業﹔關鍵部件領域,綠的諧波的減速器、坤維科技的六維力傳感器等達到世界或國內領先水平。

專家告訴記者,具身智能領域尤其是人形機器人,也有“大小腦”之分。“大腦”主要負責對指令的識別和理解,“小腦”則負責控制機器人的移動,並指揮機器人全身關節的協同工作。

這兩方面,江蘇也有相應的產業鏈企業。“大腦”方面,優理奇發布融合觸覺的預訓練多模態大模型UniTouch,提升機器人訓練效率。魔法原子發布“原子萬象大模型”,實現通用人形機器人的環境感知、場景理解、自主決策和機器人運動的有機統一。“小腦”方面,魔法原子、蔚藍科技、億嘉和等在運動控制方面掌握核心技術。

而在技術層面,江蘇在伺服驅動與運動控制、減速器、協作機器人等方面具備技術優勢,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完善。中國科學院工業人工智能研究院已落地江蘇,江蘇省具身智能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正加快培育,江蘇省人形機器人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批復籌建,錫港滬機器人靈巧智能研究院簽約落戶,8個項目成功入選工信部2023年未來產業創新任務揭榜人形機器人方向。

在產業集群方面,形成多個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南京擁有較好的工業機器人、軟件產業基礎以及高校院所優勢,蘇州吳中區已發布5款100%“蘇州造”人形機器人,無錫正加快建設多個人形機器人產業園,常州集聚鼎智科技、坤維科技、富興電機等成長性較強的關鍵零部件制造企業。“江蘇已進入國內具身智能機器人第一梯隊。”省工信廳裝備工業一處相關負責人說。

人形機器人走進家庭還需5年以上

“具身智能產業發展進入的已經不是快車道了,而是飛速疾馳的‘超速車道’。”一家參展企業負責人表示。盡管產業前景巨大,但業內也清楚,距離全面進入家庭應用還有一段路程。

無錫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產業聯盟秘書長、蔚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顧志軍直言,盡管零部件供應和市場需求已有所准備,但人形機器人本體技術本身尚不成熟,“未來3到5年是技術沉澱關鍵期,人形機器人將首先應用於工業等特定單一領域,而進入家庭場景作為最終目標,可能至少還需5年時間。”

專家們紛紛建議,基礎研究與產業應用的深度融合、核心部件的持續攻關以及統一標准規范體系的建立等,都是眼下行業亟待突破的環節。

當天,會上發布《江蘇省具身智能機器人十大典型應用場景》《江蘇省具身智能機器人場景需求清單》以及《江蘇省具身智能產業集群知識產權圖譜》,全方位展示江蘇具身智能機器人在典型行業的探索路徑與創新成果,以期明確未來重點突破方向。工業制造、物業安保、智能養老等7個領域的整機與應用單位達成項目合作,以真實場景需求牽引技術迭代。

面對行業難題,不同企業正全力探索一批解決方案。比如,輕量化、成本控制和環境適應性,是橫亙在許多人形機器人整機企業面前的共性難題。活動現場,埃斯頓酷卓與南京泉峰汽車精密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簽約,共同進行“人形機器人輕量化及應用場景驗証”。公司首席執行官李遠平坦言:“機器人實際部署試錯成本高昂,公共測試驗証平台和共享數據集的缺失則制約了技術成熟和落地速度。”

“我們將持續推動關鍵技術攻關、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和多元資源整合,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生態。”省工信廳裝備工業一處負責人表示,此次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聯盟的成立正是創新舉措之一。江蘇將以聯盟為依托,聚焦技術突破、標准引領與場景落地,加快打造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地。( 付奇)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李靜曄、趙登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