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最高用電負荷連續9年破億千瓦 超越多個發達國家

原題:超越多個發達國家——江蘇最高用電負荷連續9年破億千瓦
記者從國家電網獲悉,作為我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江蘇最高用電負荷已連續9年破億千瓦,超越多個發達國家。
就在6月24日,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在第35個全國節能宣傳周期間連續四年發布碳績效責任報告,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全面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作為能源綠色轉型的“排頭兵”,近年來,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以技術創新為引擎,以服務民生為根本,通過能效診斷、示范引領、文化傳播,推動全社會形成節能降碳新風尚。
節能改造年均減少用能成本1.5億元
——深化能效診斷,精准節能降碳
走進常州武進國家高新區創新產業園內,面積廣闊的屋頂光伏沐浴在陽光中,江蘇省規模最大的工業園區微電網就坐落於此,該項目年用電量約4200萬千瓦時,建設1.61兆瓦分布式光伏,為樓宇、廠房、電動汽車等提供穩定可靠的綠色能源供應。
建設工業綠色微電網,是江蘇提高新能源就地消納水平、促進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國網江蘇電力以此為抓手,“碳”路綠色發展,並將能效管理深度融合其中。
以常州武進國家高新區創新產業園微電網為例:在園區能源高效協同示范方面,打造了微電網管控平台,極大地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在直流微電網示范方面,創新建設的光儲充一體化直流微電網系統,使能源損耗有效降低10%以上,節約能源成本的同時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
為實現與能效管理深度融合,國網江蘇電力助力園區部署智能監測終端,對園區企業用電設備進行全時段、全參數分析,精准識別高耗能設備與低效用能環節﹔基於診斷結果,為企業量身定制能效提升方案,涵蓋設備節能改造、生產流程優化等多維度舉措。
據測算,該產業園微電網每年可節約用能成本約527萬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585噸。
綠色化轉型是實現新型工業化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為此,國網江蘇電力聚焦全省用電量500萬千瓦時以上的工業企業或政府關注的重點用能單位,從能源管理、用電能效、能源系統、節能改造措施、新能源利用及生產工序能效水平等六個維度為工業企業開展能效畫像。
在徐州金虹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趁熱打鐵”這個古老的成語正煥發著新的魅力。在國網徐州供電公司的推動下,該企業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實現年發電能力8500萬度,每年可減少4萬噸二氧化碳排放。“我們精准識別能耗關鍵點,為企業量身定制綜合節能改造方案。此外,還協助企業部署智能能效管理平台,對主要用能設備開展實時監測與精細調控,挖掘更大潛能。”國網徐州供電公司營銷部能效服務技術專職曹申表示。
截至目前,國網江蘇電力已累計2700戶工業企業開展能效診斷服務並推送節能診斷方案﹔並成功推動280余戶企業節能改造,年均減少用能成本達1.5億元。
交通領域碳排放量佔全社會9.2%
——推進電氣化升級,引領綠色轉型
4月17日,連雲港港第三艘純電動拖輪“雲港電拖三號”正式交付,與已投用的“一號、二號”一同亮相海州灣畔,標志著全國首支純電拖輪船隊在此組建完成。
在江蘇,交通領域的碳排放量佔全社會碳排放量比重約為9.2%,是實現碳達峰進程中的重要抓手。
為此,國網江蘇電力聚焦電動船舶研究應用,先后推動華東地區首艘電動商用旅游船“山水綠源號”、太湖流域首艘電動作業船“太湖電動1號”等各類型電動船舶下水航行,年用電量超過70萬千瓦時,每年減少燃油消耗154噸,減排二氧化碳698噸。
與此同時,國網江蘇電力持續完善岸電設施建設,已初步建成沿大運河、沿海、沿江“兩縱一橫”的智能岸電服務網絡。截至目前,據統計,該公司已累計推動建成各類岸電4700余套,覆蓋泊位6000余個,岸電規模和使用情況均保持國內領先,每年可減少燃油消耗1.17萬噸,減排碳氧化物3.66萬噸。
電能替代新技術的應用,不僅在交通領域,也滲透農業發展領域等方方面面。
日前,在江蘇揚中江之源生態園智能化養殖基地,人工養殖的“三鮮”——刀魚、河豚、鰣魚已開捕,進入標准化車間加工后,當天便可發往江浙滬地區。
去年,在當地供電公司的建議下,該生態園投運了全省首套光儲一體構網型儲能,並加裝了一套能效檢測系統,實時顯示各類設備用電量、建立能效監測分析,電力數據讓魚苗養殖情況更直觀。“能效系統為科學養殖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今年的產值非常可觀。”江之源技術顧問朱紀坤稱。
為了在有限資源條件下,提供更科學、精准、契合客戶需要的能效服務,國網江蘇電力從客戶用電價值、能效信息、可調負荷資源能力、電能替代潛力、節能項目實施情況等32個方面入手,全面構建客戶多元分級評價體系,同時強化省級智慧能源服務大數據應用,發揮移動端數字化優勢,賦能前端人員現場服務能力。
數據顯示,近半年來,國網江蘇電力已面向6021個電力用戶開展電能替代現場推廣服務,推送電能替代分析報告1200余份,成功推動138戶企業電氣化升級,助力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可年均減少綜合用能成本達7600萬元。
去年迎峰度夏10萬台次設備主動節電
——打造節能文化激發價值共鳴
6月21日的常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雨水傾瀉而下卻擋不住三萬六千多名球迷的熱情。場外“蘇超龍城集市”人聲鼎沸,集市的一角——“蘇超綠茵超帶感,節電一夏超低碳”“蘇超勁旅燃全場,節電清涼不打烊”“蘇超熱力掀風暴,節電降耗領新潮”等節電標語吸引了眾多球迷前來打卡。
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營造綠色低碳生活風尚,需要全民的參與。
“從2022年底開始,我們連續4年聯合政府相關部門連續組織開展‘e起節電’活動,節電人數規模突破860萬戶次,節約電量達5.33億千瓦時,折合標煤6.55萬噸。”國網江蘇電力市場營銷部肖宇華介紹。
“炎炎夏日,每一度電都來之不易,節約用電,大家一起行動起來!”6月以來,國網江蘇電力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推廣節約用電妙招,提升活動影響力。在線上,依托網上國網APP,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幫助用戶了解自身用電特點和節電潛力,通過積分獎勵、電費優惠券等方式,引導用戶形成節約用電意識。在線下,深入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大型商業中心和居民社區,組織開展節電知識科普、互動游戲、非遺體驗等形式豐富的活動,吸引大量用戶參與。
沒有生硬的條文,而是用視頻、漫畫演示著實用技巧……“以前總覺得節電是小事,參與了‘e起節電’活動才知道既能省錢又環保!”“通過這次活動,學會了用App查看,還知道了很多節電小竅門,隻需要合理調整用電習慣,就能為節能減排貢獻力量。”南京市民王女士等在國網江蘇電力官方微信公眾號上這樣留言。
作為我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江蘇最高用電負荷已連續9年破億千瓦,超越多個發達國家。
為應對用電高峰挑戰,國網江蘇電力創新開展“電網—智能家電”節電互動新模式,通過發送短信、網上國網APP站內信等途徑,邀請用戶參與節電互動,引導用戶自主調控空調、電熱水器等智能家電設備,並根據調控效果為用戶發放獎勵,進一步促成居民用戶的錯峰用電及科學用電。
數據顯示,2024年迎峰度夏度冬期間,江蘇共累計開展7次智能家電主動節電活動,成功吸引10萬台次設備主動節電,累計降低17點至21點晚高峰負荷達12.4萬千瓦。
記者 倪敏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