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江蘇連雲港:創新產出成果何以擠進全國40強?

2025年06月18日18:52 |
小字號

創新產出成果居全國前40強,建設省級以上創新平台159家﹔位列國家創新型城市第52位,較上年提升13個位次,進位幅度居江蘇省首位……6月16日,連雲港市政府召開“勇挑大梁 沖刺決勝”系列新聞發布會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專場,會上晒出了該市“十四五”科創產創成績單。

企業唱主角 產業持續壯大

6月13日,恆瑞醫藥1類新藥蘋果酸法米替尼膠囊從連雲港恆瑞醫藥國際化制劑生產基地發往全國,這標志著該產品正式投入臨床使用,將為復發或轉移性宮頸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在過去5年,港城醫藥企業研發的十多款創新藥在國內外市場成功上市,31個創新藥成功躋身國家醫保目錄,進一步擦亮“中國醫藥創新看江蘇、江蘇醫藥創新看連雲港”的業內共識。

與科技資源富集地區發展科技創新從高校院所開始不同,連雲港科技創新從發端就由企業主導,按照市場規律集聚創新資源,並通過市場優勝劣汰,大浪淘沙。數據顯示,連雲港市累計建設省級以上創新平台159家,其中約95%的平台集聚在企業。

中復碳芯研發碳纖維大梁板就是基於這樣的創新路徑研發出來的。中復碳芯技術研發部經理劉傳瑞介紹,中復碳芯敏銳地發現市場需求,中材葉片等企業啟動碳纖維大梁板的研發,並成功投向市場。目前,中復碳芯相關產品的產能位居全國第一。其他復合材料拉擠制品廣泛應用於電力輸送、風電光伏、建筑橋梁、工程機械等領域。

“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連雲港實踐讓人們看到了創新的可能。市工信局副局長孫和衛介紹,連雲港市的石油化工產業以萬億級集群為目標,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達到1900萬噸、PTA產能390萬噸、丙烯腈產能全球第一。

醫藥產業創新能力全國領先,成功入圍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獲批1類新藥24個,居全國設區市首位。新材料產業優勢明顯,EVA產能全球第一,碳纖維、聚酰亞胺等多個產品市場佔有率居全國前列。

多方長期投入 成果累累頻出

26.7億元!這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效低碳燃氣輪機建設的費用。雖然這筆費用是多級財政撥付,但連雲港也需要承擔非常大的財政支出。

江蘇中科能源動力研究中心科技副主任邵衛衛說,這個項目對於中國裝備制造意義非常大,填補了我國大功率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空白,並直接支撐多個自主燃氣輪機型號研制。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建設有助於提升我國科技的戰略先導地位和支撐作用,促進中國制造和低碳技術開發,讓中國掌握發展的主動權。

一位企業家曾感嘆,連雲港企業家大多數人都有科技投入經費不足“恐慌症”,就怕“競爭不過人家。”於是,連雲港醫藥企業以平均超過12%的研發投入佔銷售比重引領中國醫藥行業研發紀錄﹔於是,連雲港新材料行業用近30年的時間,攻克了多種高性能纖維難題,成為“大國重器”不可或缺的先進材料之都﹔於是,連雲港風電、核能、光伏等能源領域,不斷填補行業空白。

如今,連雲港產風電葉片在全球海岸線轉動,連雲港科研機構研發的“虎鯨號”無人艇保護萬裡海疆,連雲港出產的創新藥通過“一帶一路”走向全球市場。

營造好生態 企業新意盎然

從昔日短板到今日成勢,創新之變源自何處?市科技局副局長鄭剛認為是持續優化的創新生態。

華海誠科是國內半導體產業鏈不可或缺的企業,企業構建了覆蓋歷代封裝技術的全面產品體系,能夠廣泛應用於芯片級塑封、芯片級粘結以及板級組裝等多個環節。

為了培育這個企業,連雲港市科技、工信等部門以及科協等單位不僅在各種國家、省、市項目上給予大力支持,而且還通過創新創業大賽等形式讓企業在國內嶄露頭角。

“十四五”期間,港城一體推進“科技-產業-機制”創新,高新技術企業實現五年翻番,連續三年增幅全省前列﹔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實現翻兩番,省潛在獨角獸企業連續2年取得突破,2024年省瞪羚企業數量同比增長240%﹔科創板上市企業、省創新型領軍企業、省創新聯合體數量均為蘇北第1。市科協推薦230余人(項目)獲省級以上獎項。1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實現連雲港市該獎項新突破。

如今,在港城廣袤大地上,更多“千裡馬”競相奔騰,為這裡創造新的發展紀錄。

來源:連雲港發布

(責編:耿志超、李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