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沛縣:向“智”求新“煤城”煥新機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江蘇省徐州市錨定“萬億城”的決勝之年。開年以來,徐州市及下轄縣區干字當頭,滿弓發力,勇奪“開門紅”,確保“全年進”。為了展現當地干部群眾“拼”的精神、“闖”的勁頭、“實”的作風,人民網推出“干字當頭沖萬億”系列報道,本篇聚焦徐州市沛縣。
江蘇徐州沛縣楊屯鎮5847畝採煤塌陷區內,碧波蕩漾的湖面與整齊劃一的光伏板交相輝映,這片“藍色海洋”年發電量近4億千瓦時。
作為江蘇唯一的煤炭開採縣——沛縣,因煤而興也因煤而困。如何破解產業單一的發展困境,走出一條綠色轉型發展之路,成為沛縣面臨的重大課題。
近年來,沛縣依靠創新驅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型硅碳電池、光刻機零配件、半導體智能系統等高新技術項目接連落地……在探路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進程中,昔日煤城正煥發新機。
楊屯鎮漁光互補光伏電站。沛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向“綠”而行
重構產業形態
沿S322省道駛入沛縣敬安鎮,金虹鋼鐵集團的建筑群進入視線,辦公樓、廠房、倉庫的四面牆體和屋頂被眾多藍色光伏板包裹著。
金虹鋼鐵集團董事長羅長永說,作為徐州市唯一的短流程鋼鐵企業,金虹鋼鐵年用電量6億度左右,而由190386塊光伏板組成的“藍海”每年則可以提供1億度的清潔電力,減少不少煤電消耗。
沛縣“轉身”,並非盲目去煤化,而是以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結構,重構產業形態。
截至目前,沛縣已集聚了中煤新能源、中潤光伏、金虹智能科技等30多家光伏企業。去年底,山東新業投資的5GWh大圓柱電池及PACK制造項目在沛縣簽約落戶,進一步填補該縣新能源電池電芯制造領域的空白。
“光伏裝機容量還在增長,年底將達到200萬千瓦。”沛縣經發局黨委委員、節能中心主任孟威介紹,目前沛縣地區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已超過150萬千瓦,超過了傳統的煤電機組,佔全縣發電裝機容量的60%,年發電能力可達19億千瓦時。
金虹鋼鐵集團建筑群被眾多藍色光伏板包裹。人民網 張瀚天攝
“兩輛規格造型完全相同的共享電動車,續航卻相差20%。”沛縣經濟開發區新氫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氫動力)的展區內,總經理張凱掀起兩輛電動車的坐墊,揭開其中奧秘,“續航更多的這輛,使用了氫燃料電池,通過特制的固態金屬儲氫模塊,體積相較鋰電池更小,釋放電能卻更多。”
新氫動力電堆生產線。人民網 張瀚天攝
在新氫動力生產車間全自動化生產線上,一塊塊黑色的電堆正被組裝成氫燃料電池發動系統。作為落地沛縣的第一個氫燃料電池生產基地項目,新氫動力瞄准具有當地產業優勢的工業車輛應用領域,每年將有10000套電堆、5000套系統走向全國市場,自研組裝的氫能叉車廣泛運用於徐州、天津等地。今年,新氫動力還將與中國礦業大學開展產學研合作,建設氫燃料電池的檢測試驗中心。
“2024年,全縣482家規上工業企業實現678.9億元總產值,其中新能源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顯著躍升。”孟威說,目前沛縣綠色制造企業數量不斷增長,珀然股份、金虹鋼鐵、中潤光能、徐工精密四家綠色制造企業先后獲批江蘇省綠色工廠,逐步構建了沛縣綠色制造體系,形成“新能源賦能傳統產業,傳統市場反哺新技術應用”的閉環。
如今的沛縣,正立足新能源產業根基,依托光伏發電和工業副產氫優勢,向更“清潔”的未來進發。
向“智”求新
激發產業活力
在漢金澤集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金澤)的新能源汽車智能電控數字化車間,一名工人將電路板輕輕放在傳送帶上,上方的機械臂立即伸出“手指”,以毫米級的精度對元器件進行快速作業。
“這一切離不開智能電控這顆‘心臟’。”漢金澤總經理梁文勇介紹,得益於全新引進的智造生產線,其半導體智能集成系統產品年產量預計可達20萬件。“工人只要配合機械手臂,就可實現從原材料投放到產品包裝的生產全過程。”
在新能源、新型鋁材等優勢特色產業高歌猛進的同時,沛縣的紡紗、紡織產業和煤焦電、冶金鑄造優勢傳統產業也正在經歷一場以“制”換“智”的產業革命。
漢金澤集成科技工作人員操作智能生產線。人民網 張瀚天攝
楊屯鎮徐州華晟紡織有限公司第七車間,紗線筒在自動化運輸帶上穿梭,工人輕觸屏幕便可精准調控生產流程——眼前這一幕,顛覆了人們對傳統紡織企業“機器轟鳴、棉絮飛揚”的刻板印象。
“第七車間每天生產20噸左右紗線,用工卻比過去少了三分之一。” 公司生產部部長張金帥指著實時更新的大數據監控屏介紹道,屏幕上,能耗指標、產能進度、設備狀態等數據一目了然。
近年來,華晟紡織每年投入約1000萬元進行設備升級和數字化改造,其第七車間已實現從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自動化生產。“過去靠老師傅經驗把控,現在智能設備自動調節,質量更穩定。”張金帥說,目前企業訂單已排至7月份,產品不僅暢銷山東、江蘇等地,還遠銷美國、越南等國際市場,成為多個國際知名品牌的穩定供應商。
數據顯示,2024年,沛縣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增長15.6%﹔實施“智改數轉”項目195個,59家企業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家企業獲評“專精特新”企業,2家企業成功入選“瞪羚企業”。
“新的一年,沛縣將狠抓‘2+3’產業升級,向新而行、以數賦能,持續壓降高耗能行業比重,布局氫能、合成生物等新興賽道,以規模提檔、創新提質為徐州沖刺萬億之城注入沛縣動能。”沛縣縣委書記丁廣州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