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金湖:學以致用聚合縣域發展動力

重大項目接連投產、特色產業聚勢成鏈、便民服務送上家門……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淮安市金湖縣堅持學思用貫通,將學習與中心工作融合,一體推進學查改,以成效為縣域發展注入動力。
聚智一條“鏈”,學習教育強動能
6月2日上午,江蘇新洪峰重工裝備基地內,80噸龍門吊正將採油設備裝車發往中東。“訂單排到四季度了!”財務總監點開手機上的“惠企直達”平台說道,“昨天申請退稅,今早到賬500萬,效率堪比‘雲速’!”車間電子屏上,滾動著該縣的硬核數據:1-4月全部工業開票銷售175.14億元,同比增長19.4%,開票銷售佔產值比重高達95%。
亮眼數據背后,是金湖縣以學習教育為契機,聚焦企業痛點,創新實施 “荷都紅鏈” 攻堅行動。據了解,全縣成立 8 個產業鏈黨委,覆蓋 132 個黨組織、1336 名黨員﹔組建 8 支招商隊,以 “市場 + 資源 + 場景” 組合拳推進產業鏈招商﹔通過 “一業一訪”“一企一策” 精准問需,推行 “五新” 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選派 91 名 “助鏈專員” 優化產業生態。
今年一季度,金湖縣新簽約年產5GWh固態儲能系統產業化項目等億元以上項目44個,億元以上科技型竣工項目數量居淮安首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進度及稅佔比均列淮安第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位居前列。
聚焦一道“題”,學習教育惠民生
走進金湖縣教體局會議室,一張“校園餐整治進度表”格外醒目。“全縣38所中小學幼兒園食堂已完成智慧監管系統安裝,通過手機APP就能實時監督每頓飯。”局長王大春指著圖表介紹道。這一改變,源於該縣在學習教育中運用“解剖麻雀”方法開展的“校園餐”專項整治。
自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該縣堅持問題導向,聚焦“解剖一隻麻雀、破解一類問題、推動一項工作”,把解決作風建設突出問題作為學習教育的重中之重,統籌推進集中整治,同步開展了工程建設領域“陽光監管”、規范涉企執法“護航助企”、民生服務設施“整合提升”等專項行動,並針對生育津貼、混改國企投資工程等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整治,同題共答、同向發力,推動一項項務實舉措落地見效,轉化為群眾可感可及的幸福體驗。
如今,學習教育的成效正滲透於荷都的每個角落。金湖縣委大樓入口處,“學用結合促發展”的電子屏及時更新著各項民生實事進度。目前,該縣改造提升5個可提供普惠托育服務的幼兒園等32件97項三級民生實事完成率已達81%。
聚力一方“田”,學習教育促振興
在金湖縣銀涂鎮新淮村一處水田裡,養殖戶華道濤正在收籠。“今年蝦子個頭大、品相好,訂單早排滿了!”華道濤說道。不遠處,冷鏈物流車已在塘邊等候,這批小龍蝦幾小時后就將出現在長三角城市的生鮮超市和網紅餐廳。
為持續深化學用結合,金湖縣做強產業文章,推進優質稻米、荷藕、芡實、龍蝦等優勢產業全鏈條發展,深耕“拳頭產品+鮮美金湖”品牌培育﹔扮靚鄉村“顏”,統籌實施優化村居布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白馬湖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片區建設,引育農文旅融合發展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激活集體“源”,鞏固農村公共空間治理成果,用好村集體經濟發展鼓勵激勵機制,鼓勵支持各類人才返鄉創業。
“從華道濤滿載龍蝦而歸露出的笑容,到白馬湖畔農家院落的煥新,再到村集體賬本上穩步增長的數字,金湖正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扎實步伐,讓農民的‘錢袋子’更鼓,村集體的‘家底子’更厚。”金湖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說。(李廣忠 李軍 劉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