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民生

江蘇新業態新職業群體不斷壯大 用雙手溫暖煙火日常

2025年05月02日06:56 |
小字號

原題:新業態新職業群體不斷壯大,他們的“五一”假期在忙啥 ——

用專業與熱情,溫暖煙火日常

“‘五一’假期,勞動最光榮!”記者走近一批從事新職業的青年們,他們不約而同地說了這樣一句話。眼下,新業態新職業大批涌現,露營地管家、陪拍攝影師、整理收納師、長期照護師等職業群體不斷壯大。他們用專業、創意和熱情點亮每一個需求,用雙手溫暖煙火日常。

這個勞動節,讓我們聽聽新職業從業者的故事,並向每一位在追夢路上前行的人致敬!

露營地管家羅珊珊:

售賣不一樣的生活方式

老山腳下,山谷裡清風徐來,平整綠地上陸續支起一頂頂白色帳篷。

5月1日一早,南京市浦口區響堂村,90后、“大馬營”營地管家羅珊珊加固帳篷、擺開桌椅、准備餐具,早早忙碌起來。節前一個月,營地陸續接到“五一”假期預約單。

近年來,隨著露營經濟持續走紅,“露營地管家”這一新興職業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去年7月正式成為民宿管家職業下的新工種。

“最火的時候,這塊草坪上有幾十頂帳篷、天幕,能容納4000多人。”羅珊珊說。熱愛自然、擅長戶外活動的她,已經是一名資深露營地管家。

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下,年輕人渴望多元體驗戶外環境,這對露營地管家提出更高要求。羅珊珊告訴記者,與酒店、民宿相比,露營是集休閑、旅游、娛樂和自然體驗於一體的新業態,優秀的管家既要能運營、會算賬,還得掌握生火做飯、搭建帳篷等野外生存技能。

羅珊珊團隊是最早在老山做營地的一批人,經常帶著客人在山裡團建、游戲研學、觀星看鳥。這兩年,營地的時令活動更加豐富多彩:4月採茶,5月插秧,6月採摘梔子花,7月、8月有皮劃艇、槳板活動,秋季徒步登山等。

隨著露營風盛起,老山周邊大大小小的露營地層出不窮,光羅珊珊知道的就有10多家。有人說,露營門檻越來越低,甚至有塊草坪就可以露營。但在羅珊珊看來,面對不同客群需求,管家要做定制化產品,“營地+研學”“營地+音樂會”“露營+採摘”等“花樣露營”才能吸引更多人走向戶外。

露營風“刮”到村民家門口,帶動不少人致富。羅珊珊團隊裡其他4位全職管家都是村民,月收入4000元。在營地採茶活動中,通過講解茶葉種植和炒茶技藝,每人100多元的體驗費用裡,茶農能拿到50元酬勞。

望著眼前綠意盎然的草地,羅珊珊對記者說,“這裡就是我們心中的詩和遠方。”

陪拍攝影師陳喬:

做一個合得來的朋友

5月1日上午8點,00后陪拍攝影師陳喬准時到達南京市下馬坊地鐵站,與第一單顧客會合。“趁上午這裡人流、車流量少,氛圍感好,9點以后烏泱泱全是人。”陳喬一邊帶路,一邊和顧客溝通拍攝細節。

“可以撿一片樹葉拿在手上”“身體往右邊稍稍轉一點”……拍攝過程中,陳喬不時提供動作指導,並適時給予鼓勵。照片拍攝完畢后,她立即跑到顧客身邊溝通照片效果。臨近中午,顧客給她買杯咖啡表示感謝。

“‘五一’假期基本約滿了。”陳喬向記者展示她的日程表。假期裡,陳喬每天接三四單,每單拍攝時間兩三個小時,每小時價格在35—60元不等,陪拍足跡遍布南京多個知名打卡點。

陳喬在社交媒體上小有名氣。“本人是E人,性格超好,情緒價值滿滿,社恐友好”“全畫幅相機+拍立得+膠片相機+手機‘四棲選手’,審美在線,有耐心”……在小紅書、抖音等平台上,陳喬發布的“筆記”下方收獲不少點贊,還有人通過留言或私信方式詢問陳喬是否有空接單。

“陪拍攝影師,工作內容有兩點——陪伴、拍攝。”在陳喬看來,與傳統拍攝“出外景”不同,陪拍其實更像是一個合得來、會拍照的朋友。“我們提供的服務不僅是拍攝,還要規劃拍攝路線、尋找並推薦顧客需要的機位、介紹景點和美食等,陪伴的成分更多。”

越到節假日,陳喬日程表越滿。“最忙的一天,我接過4單,從早上7點一直到晚上7點多。”陳喬說,結束一天的拍攝后很勞累,硬撐著完成當天的修圖和成片發送。不過看到顧客好評、鼓勵,又感覺很有成就感。

“這行業還很新,不少同行是在校學生,或是攝影愛好者。”陳喬說,個人全職做陪拍攝影師,要負責宣傳推廣、設備維護、客戶運維等,並不輕鬆。

長期照護師趙艷:

撐起失能者的“生命晴空”

“大姐,我來了。”5月1日一早,電瓶車還沒停穩,長期照護師趙艷爽朗的笑聲已經傳進牛牛家裡。

脫頭盔、穿馬甲,趙艷輕輕撥開額前的碎發,仔細洗了手,走到床邊。一手扶頭,一手托腰,她熟練地把牛牛抱起來,幫牛牛換衣服。趙艷對著牛牛耳邊說,“起床啦,該刷牙吃早飯了。”

至去年底,南京“長護險”惠及5.8萬人。僅江寧區,就有1200多名像趙艷這樣的專業護理員,為失能人員遮風擋雨。去年,南京“長護險”提高基金支付標准,照護機構上門提供的照護服務項目由原來的18項增至22項。

今年是趙艷為牛牛一家上門服務的第4年。因患先天性小兒腦癱,牛牛從小就沒有生活自理能力。4年前,12歲的牛牛作為南京“長護險”第一批受益者,被系統分派給南京福壽康江寧護理站。就在那時,護理員趙艷來到牛牛家。隔天,趙艷就來提供2小時上門服務,一個月30小時,4年裡幾乎沒有間斷。在牛牛一家看來,趙艷已是“家人”。

“自從趙艷來了,我們終於能喘口氣了。”孩子被接手后,牛牛奶奶終於有時間梳頭洗臉。她一邊收拾,一邊將臟衣服丟進洗衣機。此時,趙艷已經給牛牛喂了飯。因為牛牛食管狹窄,喂一碗粥,趙艷要花半小時。“趙艷有耐心,交到她手裡很放心。”牛牛奶奶滿懷感激。

“很多失能人員沒法表達,得通過微表情揣摩他們的心思。”趙艷說,牛牛想吃飯時,會輕輕吧唧嘴﹔偏癱的李大爺吃飽后,會用食指輕輕敲床。

現在,趙艷每周為8位失能人員提供上門服務,其中一半是老年人。每家的需求,趙艷都會單獨記錄在小本子上。

總有人問她,“人還年輕,為什麼要干這個。”她說,不少人覺得苦,收入也不高,但她覺得每天能幫助人很開心。入行以來,趙艷自學考下了高級養老護理師証書,聽說前兩天全國首批長期照護師職業技能等級証書頒發,她也准備試試。

整理收納師羅菊鳳:

與空間和人好好對話

4月30日下午1點50分,蘇州悅空間生活服務工作室的整理收納師徐春嬌和朴春實提前到達蘇州市吳中區客戶劉女士家門口,她們戴好口罩、全身消殺、穿好鞋套,准備開始整理收納。

“五一”前后,氣溫攀升,許多家庭的整理收納需求隨之增加。線上訂單咨詢、提前對接客戶需求、櫥櫃收納改造……假期前后,悅空間生活服務工作室負責人羅菊鳳的工作被排得滿滿當當。

一個星期前,羅菊鳳從線上了解到劉女士整理收納的需求:將秋冬衣服收起來,把春夏衣服陳列出來,還需要淘汰一些利用率不高的衣物。由於前期溝通充分,加上有足夠經驗,羅菊鳳預估,“劉女士家的整理收納大致需要兩位整理收納師,約4小時。”於是,她安排了經驗豐富的徐春嬌、朴春實上門服務。

下午2點,徐春嬌、朴春實首先在衣帽間地上鋪上整理布,把衣櫥所有衣服放在整理布上,並按人物、季節、類型分區擺放。分好類后,朴春實請劉女士過來篩選,充分了解自己的衣櫥構成。與此同時,徐春嬌同步對櫃體進行清潔消毒。

下一步就是重頭戲——整理。兩名整理收納師分工合作,將夏天衣物懸挂在衣架上,再將冬天衣物放進百納箱,小件衣服則採用折疊方式整理。之后便是收納,“要按照客戶使用頻率、衣物類型,以及櫃體空間分割,將衣物放回衣帽間內部。”徐春嬌說。

忙碌4小時后,收納師又做起“物品地圖”,將劉女士的衣櫥分類標記,方便客戶找到自己的衣物。然后,羅菊鳳一一檢查是否合理,再附上溫馨提示及后期維護建議。至此,一個完整的整理收納過程才算結束。

從業6年多,羅菊鳳已拿下全國家政服務職業技能大賽整理收納師項目二等獎。“很多人不是不會,而是在不合理的空間做無用的整理收納。說到底,整理收納要解決人、物品、空間三者的關系,做好空間結構的設計改造。”羅菊鳳說。(耿聯 倪方方 方思偉 陳珺璐 徐睿翔)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張鑫、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