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江蘇各地“新春第一會”擘畫科創藍圖

2025年02月12日07:13 |
小字號

乙巳蛇年首個工作日,江蘇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樞紐”建設推進會,對“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作出專題部署。不隻省級層面,放眼江蘇各地舉行的“新春第一會”,“科技創新”也是重要關鍵詞:徐州在會上對省實驗室雲龍湖實驗室揭牌,南通關注科創人才引領,鹽城聚焦科技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揚州推進產業科創名城建設……圍繞這些動作,近日,新華日報科技周刊記者進行深入採訪。

徐州

關鍵詞:江蘇省實驗室揭牌

在江蘇徐州市區臥牛山地下100多米處,坐落著全球深地工程領域規模最大的地下實驗室——深地科學與工程雲龍湖實驗室(簡稱“雲龍湖實驗室”)。2月5日,在徐州“干字當頭、狠抓落實”新春動員會觀摩現場,“雲龍湖實驗室”江蘇省實驗室正式揭牌。雲龍湖實驗室是江蘇省批復建設的第四家省實驗室,是徐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體現,也是加快徐州科創圈建設和打造區域科創中心的關鍵裡程碑。

2023年9月,科技周刊記者曾探訪即將竣工的雲龍湖實驗室。這座實驗室擁有世界體量最大的地下實驗空間,從人防洞變身科學實驗平台,1期工程包含深地裝備、數字深地、深地開發和深地環生4個綜合科研平台及7個子實驗平台,未來將滿足我國深地能源資源高效開採和深地空間安全開發利用重大需求。

近期,雲龍湖實驗室積極拓展“社交圈”,與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開展緊密研發合作,與中國鐵建、中煤集團等頭部企業共建聯合創新中心,並借助期刊《深地科學》影響力招才納賢。實驗室研究項目及時對標國際前沿熱點,讓科學研究走在前列,為徐州乃至全省的科技創新提供了強勁支撐。

南通

關鍵詞:吹響科創人才集結號

2月5日,南通召開全市新型工業化暨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大會,將實施科創人才引領等“十大行動”。今年年初,南通就吹響了科創人才的集結號。在1月13日開幕的南通市兩會上提出,2025年要加快引育科創人才,計劃2025年新增入選省級以上人才計劃人才不少於15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9000人。

引育科創人才,南通順勢而為。去年11月8日,南通成立南通市人才學會科創人才專業委員會,圍繞招才引智,為南通導入更多高端專業人才和科創項目,助力培育壯大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等科技人才隊伍。而在南通市通州區,通過發布2億元人民幣規模的“科創人才基金”,投資初創期及成長期科技創新企業,投向初創期科技創新企業的資金規模比例原則上不低於基金規模的60%,通過資本的力量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通州區還正式了“人才創業保”,為南通地區創業創新市場主體提供1年期、低息(利率低至3.85%)且單戶不超過300萬元的個人經營性貸款。

鹽城

關鍵詞:科技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2月5日,鹽城召開“新春第一會”指出,今年聚焦科技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鹽城將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024年,鹽城市聚焦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深耕產業賽道、聚焦企業培育、重抓生態優化,創新主體加速涌現。在位於鹽城的江蘇聚泰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各類智能化生產設備高效運轉,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完成各項訂單。公司總經理趙聖銘介紹,2025年公司的裸眼3D項目已正式交付騰訊使用,電控防窺屏目前也已送樣至華為筆記本事業部與吉利汽車研發部,預計2025年6月份將實現全線量產交付。

2025年,鹽城吹響了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號角,印發了《鹽城市科技賦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明確了時間表、任務軸和路線圖:到2027年鹽城全市創新驅動體制機制更加健全,科技與產業創新實力顯著提升,科技創新綜合實力躋身長三角中心區城市前10強﹔新增瞪羚企業200家、獨角獸和潛在獨角獸企業3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5家﹔獲批國家級創新平台3家以上、省級創新平台15家﹔建成國家產業(技術、制造業)創新中心達3家﹔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研發活動全覆蓋,高企佔規上工業企業比重4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5500億元。

揚州

關鍵詞:建設產業科創名城

2月5日,揚州召開作風建設暨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大會,提出以更大力度推進產業科創名城建設。“開年就是開工,首戰當作決戰!”2024年以來,揚州市始終堅持將科技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更大力度建設產業科創名城。從首批市級科創載體的認定到市域科創中心的建設,從專業機構的引進到揚州科技商學院的成立,揚州的科技創新事業如火如荼,令人應接不暇。

2025年第一周,總投資50億元的駿馳通高端柔性新材料等一批項目陸續開工,掀起新一年項目建設熱潮。無論是三笑集團,還是揚州泰利特種裝備有限公司,走進他們的生產車間,都能看到一排排智能機器人手臂不斷揮舞轉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在這裡體現。截至目前,揚州招引科技型企業1027家、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3252家、有效高企達2516家。2025年,揚州力爭完成新招引科技型企業1000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突破3000家和3500家,促成產學研合作600項以上、技術合同成交額達320億元。

連雲港

關鍵詞:新興產業、未來產業

2月6日,連雲港召開全市招商引資暨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會,將依托太湖實驗室連雲港中心、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等創新載體,加快推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培育壯大。

近年來,連雲港海洋產業持續發力,海洋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連雲港)是我國化石能源領域唯一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實施將填補我國高參數大功率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空白。目前,該裝置正進入調試階段,2025年有望全面建成,將為連雲港石化基地等臨港產業發展提供能源關鍵核心技術研發。

太湖實驗室連雲港中心成為全省首家獲得省科技廳每年單列專項支持的重大創新平台,去年8月,科技周刊記者探訪在停在太湖實驗室連雲港中心海試基地的全球首艘深遠海綠色智能技術試驗船,解析“移動海上實驗室”到底有多“能”。此外,連雲港海洋漁業、海洋運輸、海洋旅游等傳統行業也正逐漸轉型,海工等各類新興裝備產業快速崛起。連雲港將不斷推動海洋經濟向新而行,向綠發展,塑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優勢。

鎮江

關鍵詞:產業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強市

2月6日,鎮江市全面深化改革攻堅暨創新引領產業強市大會召開。今年鎮江“新春第一會”增加“全面深化改革攻堅”主題,提出要在產業科技創新等6個方面強化改革攻堅,進一步走好產業強市之路。

5年來,鎮江錨定產業強市,創新發展實現新提升,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增長70.7%,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列全省第三位,連續4年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40位左右。

2016年,被鎮江的科技人才政策吸引,慧創醫療汪待發教授隻身一人背著雙肩包到鎮江創業,經過與這座城市9年的“攜手長跑”,慧創醫療已經成長為光學腦機接口技術領域的領軍企業,目前在細分市場的佔有率達到50%。2024年底,慧創醫療獲國家發展改革委腦機接口重大專項立項,成為江蘇省唯一獲得立項的企業。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人才是第一動力、 創新是第一資源,鎮江工業基礎較好、區位優越,讓創新成果為產業強基,創新平台為產業蓄勢,創新人才為產業賦能,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產才融合,凝心聚力譜寫“鎮江很有前途”新篇章。

泰州

關鍵詞:科技對接上海

2月5日,泰州市召開向“新”而行、以“質”致遠,大抓經濟、大抓產業、大抓項目工作推進會。會上提出全面融入上海,從產業、科技、教育等各方面主動對接,更好地接軌上海、服務上海。

去年上半年,上海大都市圈總體規劃啟動編制,由“1+8”擴容為“1+13”,新增泰州等五市。在泰州,接軌上海、服務上海、融入上海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熱詞。就在泰州“新春第一會”的前兩天,總投資50億元的易行時代新能源摩托車制造及總部項目宣布開工建設。這一項目由上海易行時代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項目全部建成投產達效后,預計可形成年開票銷售80億元。復旦大學泰州健康科學研究院作為復旦大學首批設立的地方研究院,發展十幾年來,已經建成20萬人的泰州隊列,保存超過300萬份生物樣本和3PB的數據資源。“泰州隊列”已成為國家戰略性科技支撐平台,為中國在國際大型隊列領域贏得重要話語權。

除了生物醫藥,泰州在海工船舶產業領域也將更追求質的提升,加強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708所等對接聯系,爭取國家級、省級船舶海工專業研發機構和重點實驗室等布局。(張宣 蔡姝雯)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責編:張鑫、耿志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