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江蘇加快產業布局 推動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5年02月10日07:15 |
小字號

文體活動室寬敞明亮、助老餐廳干淨溫馨、康復理療室功能齊全……2月7日午間,走進南京市建鄴區雙閘街道永初社區的瑞芝康健“一方家護”服務中心,剛用完餐的九旬老人藍奶奶和室友們正圍坐在一起聊天。

“除了入住中心,老人或家屬還可通過我們居家養老服務的‘打車軟件’模式平台,足不出戶在家預約洗澡、助餐、家政等上門服務﹔老人在家跌倒,可以通過智能手環、生命體征監測設備接通社區中控室,及時通知專業人士上門救治。”江蘇瑞芝康健老年產業(集團)公司董事長王紅兵說,企業深耕銀發經濟領域多年,在南京等中心城市布局10多家中高端養老機構、近百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老年人貼心服務,給“未老群體”備好“銀發預案”。“目前月收益平均增幅在10%—15%,去年全年實現超5000萬元營收。”

“銀發經濟”是指向老年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為老齡階段做准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潛力巨大。發展銀發經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創造品質生活的有力支撐,也是培育新質生產力、挖掘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渠道。

“一方家護”社區養老中心的運營紅火,正是觀察江蘇銀發經濟蓬勃發展的一扇窗口。與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相比,2023年江蘇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2.66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2.2個百分點,江蘇13個設區市全部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巨大的老年人口數量背后,城鄉多元、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為發展銀發經濟帶來重大機遇。

作為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省份之一,江蘇加快產業布局,推動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並深挖和培育銀發經濟消費潛力,推動銀發經濟提質擴容——

在泰州,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覆蓋全市,參保人數眾多,大量基層醫療機構轉型投身長期護理服務﹔無錫標准化街道養老中心整合資源,提供“一站式”服務,家庭養老照護床位與上門服務緊密結合,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圈”﹔常州護理型床位佔比超70%,部分機構設認知障礙照護專區,引入專業照護團隊為老人提供質優價廉的服務。

我省還推進養老產品市場提質擴容,27家企業的35類產品入選工信部《2024年老年用品產品推廣目錄》,全省共91個智慧健康養老產品(服務)進入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居全國前列。同時,江蘇鼓勵外資進入銀發經濟相關產業,全年新設養老類外商投資企業5家。江蘇推動建設全省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台307個,依托“一站式”服務站點舉辦老年生活用品企業培訓宣傳活動,幫助適老生活用品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

在產業集聚方面,南京江北新區、高淳區分別形成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產業集聚區,無錫市智慧健康養老、養老機器人等產業發展迅速,常州市西太湖國際醫療(康復輔具)產業園成為國家級醫療器械(康復輔助器具)創新園區,南通市建設如皋市長壽未來農業園。

去年9月,省政府辦公廳發布《促進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明確3個重點領域、10個發展方向等,為全省銀發經濟勾勒清晰發展藍圖﹔12月,省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出台《關於培育建設銀發經濟特色園區的指導意見》,省內相關產業發展基礎較好的地區紛紛編制銀發經濟發展規劃,在發展特色優勢中不斷注入新內涵。

今年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印發並提出,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加強老年用品研發和推廣,豐富養老服務場景,釋放養老消費潛力。

省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處負責人介紹,江蘇將進一步聚焦重點、細化措施,支持一批銀發經濟龍頭企業發展,推進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建立,積極孵化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示范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培育一批銀發經濟特色園區,形成體現區域特色的規模化、標准化、集群化發展模式﹔打造一批銀發消費示范項目,繼續開展“江蘇精品”遴選培育,加大品牌宣傳力度,推動各地依托社區、機構等建設一批老年產品和服務的展示體驗中心,推動各地將老年產品和養老服務納入促消費政策范圍﹔開展一批品牌化市場活動,繼續舉辦長三角健康養老產品交易會,支持各類經營主體建設銀發產品推廣平台,舉辦護理設備、適老用品等進機構、進社區、進家庭的集採活動。(倪敏 許願)

【觀察】

銀發經濟包括“老年階段的老齡經濟”“未老階段的備老經濟”兩部分,前者對應以往的老齡產業,而后者對應的是“備老產業”。

江蘇持續發力培育壯大銀發經濟,需兼顧老齡經濟和備老經濟。在老齡經濟方面,江蘇應完善養老服務設施與體系,如加強社區養老服務、提升機構養老質量、推進醫養結合等,同時豐富老年產品與服務供給,發展養老金融產品,加強信貸支持與金融創新。在備老經濟方面,要提升全民養老意識,培育養老金融產業,促進養老產業與健康養生、文化旅游、智能科技等產業融合發展,加強人才培養與儲備。

此外,開發老年人力資源,發展老年就業服務,正確把握銀發群體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雙重身份,將銀發經濟的內涵由“為老+備老”擴展為“為老+老有所為”,並完善促進銀發群體就業政策和社會保障制度,建立支持老年人發展的政策體系,促進老有所為。

需要注意的是,銀發經濟具有特殊性、綜合性、復雜性、市場性、營利性的特點,我國銀發經濟發展存在老齡產業發展不平衡、銀發經濟定位不准、市場規模較小等問題,未來銀發經濟市場規模不僅取決於老年人口規模,更取決於經濟整體發展狀況,發展銀發經濟要注重發揮市場經營主體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陳友華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張鑫、耿志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