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江蘇:數字經濟,與“實”俱進積“厚雪”

付 奇
2025年02月06日07:23 |
小字號

喜迎新春,宿遷電子商務產業園區也迎來它的十周年“生日”。去年3月,園區成為全省首批5家省級軟件名園之一,是蘇中、蘇北地區唯一入選園區。

而在20多分鐘車程以外的宿遷湖濱新區,京東數據標注產業園去年11月正式揭牌。預計全部投入運營后從業人員將突破2500人,年營業收入可達30億元,進一步推動當地在數字經濟新賽道上“加速跑”。

如今在宿遷,平均每秒有23件快遞發往世界各地,每9人中就有1人從事電商相關工作﹔宿遷電商交易額、網絡零售額、快遞業務量、快遞業務收入4項指標連續10年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數字經濟在當地已不僅是一個獨立的產業形態,更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催化劑”。

在江蘇景宏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升級安裝了200多個5G電信盒子,實現5G網絡全覆蓋,通過對拉膜、印刷、分切、檢品等工序上單體智能設備進行聯網改造,設備聯網率達100%。企業也一舉拿下最新一批國家級“5G+工業互聯網”智慧工廠稱號。

夯實數字產業發展基礎,打造優質電商生態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宿遷,這座位於蘇北的江蘇最年輕設區市,正以數字為帆、乘“數”發展。

見微知著,數字經濟,長坡厚雪。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對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構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完善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政策體系等作出新的部署。

數字經濟是江蘇的一大優勢,也是江蘇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增”在哪裡?2021年,江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10.3%,2023年,這一比重已超11%,居全國第二。過去一年,江蘇持續夯實“數字底座”,數實融合之路越走越深入。

——產業數字化更高效。

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91.2%、關鍵工序數控化率70.1%,均居全國第一……2024年,在需求不足、成本上漲的背景下,我省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與2021年底基數相比,江蘇省級智能車間數量增長1.3倍、智能工廠數量增長超3倍。紡織、機械、輕工、鋼鐵、化工等傳統產業在與數字融合中煥發生機。

——數字產業化更普及。

去年以來,我省實施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挖掘推廣基於消費數據的產品研發設計與功能創新、柔性制造、數字營銷等新場景,入選國家“數字三品”應用場景典型案例20個、數量全國第一。去年,全省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

——融合支撐體系更健全。

完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布局,去年1—11月,我省新建5G基站5萬座,新增省級重點工業互聯網平台111個,實施“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項目465個﹔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全面啟動,12個案例入選國家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典型案例、5個案例入選先進計算賦能新質生產力典型應用﹔發揮數據要素作用,推動數據資產化,全省在用數據中心算力規模超19EFLOPS,智能算力達到5EFLOPS。

加速數實融合,新的一年江蘇如何發力?

就在1月初,南京市印發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實施方案,提出聚焦該市智能電網、智能制造裝備、集成電路3個試點細分行業,到2026年試點期滿時,推動不少於650家工業中小企業完成數字化改造且數字化水平均達到二級及以上。

從宿遷到南京,各地的探索實踐成為我省加“數”轉型的一個個縮影。

省工信廳廳長朱愛勛在全省工信工作會議上指出,下一階段,聚焦加快建設數實融合強省,大力驅動我省制造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我省將實施三方面舉措——

制定新方案。新一輪深化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三年計劃新鮮出爐。翻看新方案,與前一輪三年計劃相比,“深化”二字尤為顯眼——加快“智改”,構建智能工廠梯度建設體系,建成基礎級智能工廠1萬家以上、先進級智能工廠2000家以上﹔推進“數轉”,力爭創新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覆蓋率30%以上﹔加強“網聯”,開展工業互聯網安全分類分級管理,促進工業數據安全能力提升。

普及新應用。以“智”賦能的關鍵在於用起來。我省將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推廣應用,組織實施1個行業大模型和2—3個重點環節場景大模型攻關項目。制定智能裝備、工業軟件和基礎設施改造升級清單,選樹不少於25個行業應用標杆,遴選一批優秀“人工智能+”裝備產品。

完善新基建。省工信廳將推動全省千兆光網和5G網絡深度覆蓋,推進萬兆光網和5G增強等技術商用部署,打造30個左右“萬兆園區”,推進南京、蘇州開展“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國家試點﹔加快構建完善工業互聯網平台體系,推進規模化應用,新培育省級重點工業互聯網平台40個,鼓勵各地依托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優勢集群或產業鏈“產業大腦”﹔推動算力中心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力爭全省算力總規模超過 24EFLOPS。

【觀察】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相互作用、深度融合,呈現出高度的互嵌性、融合性,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大引擎。

江蘇順應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大勢,堅持把實體經濟“最大家底”與數字經濟“關鍵增量”有機結合起來,確立“建設數實融合強省”戰略目標,銳意探索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有機協同、融合並進的創新路徑,突出“融”與“強”兩個關鍵字,以“融”聚力,以“融”促“強”——

以“網聯”釋放“智改數轉”效應。在數字化轉型進程中,針對“智改數轉”在企業間、行業間、區域間聯動性弱、信息壁壘高、推廣成本高等痛點,江蘇發揮“網聯”的鏈接與聯動功能,構建企業主體廣泛參與、要素服務供給充足、信息基礎設施領先的“智改數轉網聯”生態體系。

打造工業互聯網品牌的城市矩陣。江蘇在從省級層面強化發展工業互聯網頂層設計的同時,注重調動各地積極性,突出城市特色,鼓勵個性化探索,構建協同互補的格局。

強化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江蘇聚焦新型工業化發展所需,從算力、數據、應用賦能、產業扶持等方面出台系列政策舉措,支持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

增強數字核心產業滲透賦能功能。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是數字產業化的關鍵主體,江蘇深入實施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加速行動,讓其成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礎優勢。

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呂永剛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張鑫、龔世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