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新春走基層︱開在居民家裡的民政服務站

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
2025年01月16日06:27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劉芳趕大集為鄰居們採買生活用品。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楊姐家要三包餅干、兩塊面包﹔老王家要割兩斤豬肉﹔劉姐咳嗽,得去藥店補治支氣管炎的藥……”臘八節當天,江蘇省盱眙縣天泉湖鎮西湖小區居民劉芳早早起床,忙著去趕集,買完再送到各家。

劉芳今年60歲,當過18年的村婦女主任。作為一名“年輕老人”,退休后的她還是閑不住。去年10月,聽說西湖小區要成立養老互助社,劉芳搶先報了名。幫附近孤殘老人採買日常用品,是她參與志願服務的一項新差事。

“我們的養老互助社有自己的活動陣地,我敢說你一定沒見過……”劉芳邊說邊走,不一會兒就到了居民袁學清家。

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設在袁學清家中的民政服務站。人民網記者 馬曉波攝

袁學清家前樓后院,兩層小樓門臉上寫著“民政服務站”,可向居民提供免費充電、急救藥品、定期理發等服務。有的老人坐在門口晒太陽,有的老人坐在屋裡嘮著嗑。兩張棋牌桌邊,老人們圍坐打牌,不亦樂乎。

“小劉來啦,快來幫我打兩把。”劉芳一進門,71歲的黃學海便朝她招手。

“都是老街坊,大伙兒沒事就往這裡來。誰家缺點啥,和我說起來也方便。”說話間,劉芳坐在了黃學海的位子上。

記者好奇的是,民政服務站為何開在了居民家裡面?原來,這是當地破解偏遠地區養老難題的一項探索。

據了解,西湖小區留守老人多,居住分散,人們居家養老的觀念也重。去年上半年,盱眙縣民政局提出基於傳統鄉土社會守望相助的養老方式,嘗試在居民家中打造民政服務站。

家中客廳成了“辦事大廳”,居民能樂意嗎?盱眙縣民政局養老服務科科長邵飛介紹說,像這樣的民政服務站,他們按照每戶3萬元進行補貼,基本覆蓋了裝修的大部分費用。

“我們家客廳以前就一張沙發、一台電視,原本大伙兒就常來串門。”袁學清指著添置的嶄新桌椅,眼裡滿是笑意。除了家裡煥然一新,更讓他在乎的是,站點落在他家,“說明了自己在大伙兒心目中的認可度,再者老伴癱瘓在床,家裡一直有人在,也多了些照應。”

常來幫忙的劉習連今年70歲,兒子長年在外打工,老伴跟去幫著帶孫子,他成了“留守老人”。加入養老互助社后,劉習連和劉芳一樣也是站裡的常客,經常幫鄰居們捎帶日用品,力所能及做做晾晒、打掃等家務活。

邵飛說:“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不管是民政服務站,還是養老互助社,我們都在嘗試把‘高齡老人沒人照顧,低齡老人希望有事干’兩種需求對接起來、巧妙解決。”目前,盱眙縣已組建養老互助社和服務隊37家,越來越多的農村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方便、靈活的助老服務。

(責編:張鑫、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