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

紅色中國·江蘇印記

革命舊址尋訪︱打贏新時代“淮海戰役”

王丹丹
2024年11月06日09:13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文物局聯合人民網江蘇頻道,開展“紅色中國·江蘇印記”革命舊址尋訪系列活動。值此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今年的尋訪活動主題聚焦“追尋革命足跡 凝聚奮進力量”。人民網採訪團隊陸續走進我國百年近代史上30多處革命文物文保單位。本次尋訪走近和淮海戰役相關的三處革命舊址,讓我們一起重溫這場被毛澤東同志贊為“人民的勝利”的關鍵之戰。

一馬平川的黃淮平原,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76年前的今天,淮海戰役以徐州為中心打響,持續至1949年1月10日勝利結束。

國民黨第三綏靖區部隊起義舊址、碾庄戰斗革命烈士紀念碑、淮海戰役紀念建筑群……作為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這場戰役在徐州這片土地上留下了諸多革命印記。

“它們不僅是徐州的標志性建筑,更是淮海戰役革命精神的載體,在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發揮著凝心聚力的作用,承載了淮海經濟區城市的共同記憶。”徐州市淮海戰役暨區域紅色文化研究會會長蔣越鋒說,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取得全國勝利的基礎,相關革命舊址已成為決勝新時代“淮海戰役”的寶貴精神財富。

國民黨第三綏靖區部隊起義舊址。人民網 王丹丹攝

國民黨第三綏靖區部隊起義舊址。人民網 王丹丹攝

從賈汪起義到碾庄戰斗

1948年11月8日,即淮海戰役打響后第三天,國民黨第三綏靖區所屬部隊2.3萬人在韓橋煤礦舉行了著名的賈汪起義,此舉打開了台兒庄一帶運河上的通道,向解放軍敞開了徐州東北大門,為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勝利建了首功。

如今,位於徐州市賈汪區西南的國民黨第三綏靖區部隊起義舊址得到了妥善保護。這是一座四面合圍、磚石結構的二層樓房,2011年12月被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賈汪區政府、徐礦集團共同出資1400余萬元對其進行了全面修繕,包括屋面防水、建筑加固、裂縫修補等修繕工程當年完成並通過驗收。

“去年4月,這處革命舊址內完成了安防工程施工,實現了全天候、全覆蓋的視頻監控。”賈汪區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區文物局局長姜華介紹,目前正計劃組織編制舊址保護修繕、環境整治、展陳設計方案,后續主要以日常防護性保護為主。

眼下,該起義舊址辦公樓內,賈汪區文史展正在舉辦,吸引了不少機關單位、學校及社會團體前來開展紅色教育實踐活動。

淮海戰役碾庄戰斗革命烈士紀念碑。人民網 王丹丹攝

淮海戰役碾庄戰斗革命烈士紀念碑。人民網 王丹丹攝

從這裡向東驅車約50公裡,來到邳州市碾庄鎮,當年的賈汪起義即幫助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順利通過防線包圍了碾庄之敵。這場與國民黨黃百韜兵團的對決異常激烈,淮海戰役碾庄戰斗革命烈士紀念碑碑文記載:“(1948年)十一月七日,我軍開始向徐州以東地區的敵軍進逼,十一日完成了對敵黃百韜兵團的包圍,並將敵壓縮於碾庄地區。經過八晝夜激烈戰斗,二十日晨,我軍攻佔了碾庄,二十二日黃昏,敵人全部被殲。這次戰斗,殲敵一個兵團、五個軍部、十個整師,共十萬余人,敵兵團司令黃百韜被我軍當場擊斃。”

“碾庄戰斗的勝利,標志著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全面勝利。”淮海戰役碾庄圩戰斗紀念館館長楊冬說。為了紀念在碾庄戰斗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1958年6月,當地在碾庄烈士陵園內建造碾庄戰斗革命烈士紀念碑,至1960年2月建成,碑高18.5米,碑身正面鐫刻著劉少奇同志題寫的“浩氣長存”。1982年3月,碾庄戰斗革命烈士紀念碑被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楊冬介紹,碾庄烈士陵園已成為當地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場所,每年有來自蘇魯豫皖四省交界等地區約35萬人到碾庄戰斗革命烈士紀念碑前瞻仰。

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人民網 余樂攝

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人民網 余樂攝

紀念建筑群發揮“主陣地”作用

歷時66天,殲敵55.5萬人,淮海戰役何以以少勝多?正如陳毅所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2017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州期間來到鳳凰山東麓,瞻仰了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參觀了淮海戰役紀念館。習近平指出,淮海戰役深刻啟示我們,決定戰爭勝負的未必一定是武器和兵力,軍隊的戰略戰術運用、將士們的信心和勇氣、人民的支持和幫助,往往是更為重要的因素。

深秋時節,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園區內游客絡繹不絕。始建於1959年的紀念塔,高38.15米,歷經風雨,巍峨聳立。

據了解,淮海戰役紀念館與淮海戰役紀念塔在2011年12月合並,更名為“淮海戰役紀念建筑群”,被列為江蘇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如今,人們前來打卡的淮海戰役紀念館新館2007年7月建成開放,老館則於2016年改建為徐州市雙擁展覽館。

由於在建設之初未做屋面防水,老館因防水問題已經歷數次修繕。“今年因琉璃瓦破損導致漏雨,造成牆體損壞、地面沉降,園區已經上報了修繕方案。”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管理中心設施管理科科長吳寧說,此次修繕計劃增加防水層,將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在不斷的修繕保護中,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園區充分發揮紅色教育主陣地作用,持續推進“淮海戰役革命精神進黨課、黨日活動進淮塔、紅色故事進校園”三進教育工程,年均教育黨員干部和大中小學生10萬余人次。

2024年正值淮海戰役勝利75周年,徐州市提出要繼承發揚不畏艱險的光榮傳統, “一往無前、決戰決勝”推進改革攻堅,奮力打贏現代化建設徐州新實踐這場新時代的“淮海戰役”。

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的徐州,既是當年淮海戰役的主要發生地,也是如今淮海經濟區的地理幾何中心。去年7月,包括河南商丘,安徽淮北、宿州,山東臨沂和江蘇徐州在內的四省五市正式啟動淮海戰役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區域協同立法工作。目前,有關各地淮海戰役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立法陸續進入法規文本征求意見階段,開發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打造淮海戰役紅色旅游圈等舉措距離落地亦更近一步。

“要把淮海戰役的革命精神發揚光大、把紅色故事講好,關鍵是要做好歷史研究、精神闡釋和價值挖掘。”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管理中心黨組書記、主任賈萍表示,園區成立淮海戰役暨區域紅色文化研究會,正在不斷加強紅色文化的研究和教育傳播,當前推進的淮海戰役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區域協同立法,對於打響淮海戰役紅色文化品牌,弘揚城市精神品格具有重要意義。

(責編:張妍、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