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江蘇區域觀察】

“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鹽都實踐:小區煥新顏 居民笑開顏

馬燾燾
2021年12月07日16:49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改造完成后的合心花苑小區一角。鹽都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沒想到,老酒廠真的可以改造的這麼漂亮!”

“政府出錢干部出力,咱們老百姓是真正享受到了實惠。”

......

在鹽城市鹽都區潘黃街道東升社區合心花苑小區,一對正在散步的夫妻笑著說。一年多前,這裡還是一個名為潘黃酒廠的宿舍樓,雜亂無章的設施,陳舊的居民樓,不時可見的安全隱患讓這個小區成為眾矢之的。經過一系列改造,如今的小區道路整潔、環境優美,兒童游樂場、老年活動室等一應俱全,成為了當地老舊小區改造的代表作。

作為住建部在江蘇省2019年第一批唯一一個“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試點縣區,近年來,鹽都區從改善人居環境出發,對建設年代久遠、基礎設施較差、物管服務缺失的老舊小區進行重點整治,已陸續為全區60萬平方米的老舊小區進行升級改造,贏得了當地群眾一致好評。

破除舊圍牆 突破舊觀念

11月2日,合心花苑小區內,79歲的老人彭開萍正在老伴的陪伴下活動腿腳。“剛吃完飯,晒晒太陽。”彭開萍扶著腰說。

合心花苑小區地處鹽城市大慶路南,也是20年前當地最繁華的地段,在彭開萍居住之前,這裡是由八個連片的小區構成,由於基礎設施差,房屋老舊,空中飛線多,衛生環境不合格,被附近的居民戲稱“八大家”。

“做什麼都費勁!停車費勁、晒衣服費勁、下個雨還要淌水出去。”說起曾經的合心花苑,小區的老住戶張靜梅可謂煩惱不斷。同樣是“原住民”的胡國勝也對小區曾經的模樣印象深刻,“北邊、東邊都有垃圾堆,推著電瓶車進來,眼睛不是向前看,而是盯著自己停車的位置有沒有充電的地方,一抬頭全是飛線,沒辦法呀,一家拉一根線,那就成了蜘蛛網。”

據了解,酒廠片區八個小區佔地49.5畝,有酒廠、鞋廠、鍋爐廠等8個老舊小區,共18棟樓,多為5至7層,建於上世紀90年代,總建筑面積5.92萬平方米。“老舊小區之困,在這裡都能對上號,各種投訴不斷,街道使出渾身解數,但治標不治本。安全隱患多、群眾反映問題多、文明創建失分多、管理秩序亂,是典型的‘三多一亂’小區,挂牌督辦每次都跑不了。”鹽都區副區長徐啟樓坦言。

“連片改造!徹底改!”經過鹽都區住建局的內部討論,鹽都區政府亦大力支持,“目前小區家家都‘飛線充電’,八個小區都沒有專用的消防通道,安全隱患必須要解決,連片整治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小區位置臨近大慶路和西環路,連片整治可以利用主干道的城市雨污管網做雨污分流﹔圍牆拆掉,有了更多的空間可以利用,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和活動空間都得以放大。”鹽都區住建局局長徐文才介紹。

然而,八個小區、五百多戶人家,每一戶都有自己的想法。“拆了圍牆就是合並,但是合並了怎麼管理?”“這麼一改,以后物業費肯定少不了。”“我們在這住了二十多年都是這樣,難道一次改造就能解決問題?”......

在改造指揮部工作人員謝小峰看來,酒廠小區連片改造固然工作量極大也極難,但更重要的是改變老住戶的觀念,讓他們能夠明白整治改造的好處,“我們把小區分了6批次分別做工作,一家一戶上門談,不願意開門的就約出來談,再不配合的就請熟人去談,請黨員干部去談,見了面、擺事實、講道理。”

老百姓的心牆開了,老小區的圍牆倒了。就這樣,“八大家”的整治也拉開了序幕。

安裝新電梯 打造新氛圍

拆除圍牆800多米,拆除違建1500多平米,搬移車庫99間﹔車庫拆一還一,新建集中充電房700平方米,安裝電瓶車充電樁151組﹔閑置土地建設運動健身場地,增設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車位﹔重建污水官網,雨污分流﹔建設強弱電管溝,所有的飛線轉移到地下,電信部門對信號源線材統一管理... ...

經過近兩年的努力,合心花苑小區凌亂的飛線消失了,原本被貼滿廣告和斑駁牆面煥然一新,平坦的硬化道路代替了原先坑坑窪窪的水泥路,圍牆拆除后,邊界消失了,小區也變“大了”,更多的土地被用於建設兒童游樂場、老年人活動室、休閑涼亭等。

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

高層住戶希望加裝電梯,但是低層用戶卻不太願意。“電梯裝了,影響光線啊。”“我們一樓的進出門不是變麻煩了。”“電梯運行有噪音的吧,不能影響我的生活。”......為此,改造指揮部工作組挨家挨戶聊天談心,並出台了全新的補貼方案。一部電梯34.7萬元,政府財政和小區整治指揮部各補貼10萬元,住戶承擔14.7萬元。拿一棟5層樓房來說,一二樓不出錢,三四五樓住戶分別出1.95萬元、2.45萬元、2.95萬元。社區承諾電梯前3年電費、維保費都由社區承擔。

終於,在不斷的動員下,第一部電梯動工,實現了零的突破。電梯裝好了,六七層的住戶開心不已,為了表達感謝,有的高層住戶還為一二層的住戶送去禮物,小小的禮物裡裝的是鄰裡間的溫情。

不光是城區的老舊小區,鹽都區也積極改善當地農民群眾的住房條件,堅持改造老村與建設新村並舉、基礎設施與公共配套齊抓。

“現在啊,可就盼著孩子回家啦!”冬日暖陽下,家住鹽都區尚庄鎮塘橋村的黎貞旻一邊收拾手邊的針線,一邊笑著告訴記者。黎貞旻家有一兒一女,由於家中還有老伴和長輩,家裡的“床位”一直很緊張,孩子們長大成家后,逢年過節回家居住的問題成了黎貞旻最大的心事。

2020年,尚庄鎮啟動了集中居住建設,黎貞旻成為了第一批拿到新房的村民之一,如今的房子南北通透、舒適干淨,前后院還能種點豆子,“孩子們經常回來看看我們,以前他們擔心我搬進新小區去地裡干活路遠,現在路修好了過去一點也不費勁,馬上過年了,我去看看腌的咸肉怎麼樣了。”黎貞旻說。

共建黨支部 締造大幸福

老舊小區改造完成,如何管理是個難題。

鹽都區嘗試推廣政府獎勵、社區籌資、部門補貼的形式減輕群眾物業費的負擔模式。在合心花苑小區,南側的空地經過改造整理,留出了一片2000平方米的空間,全新的東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就坐落在此,“大家的集體資產增加了,還有更多的公共服務場所,今年以來這個服務中心就是我們合心花苑的黨史學習教育陣地。”社區負責人介紹。

為了增加小區居民的收入,當地住建部門還推廣了光伏發電補貼的模式,“接下來,我們將把小區屋頂全部裝上光伏,3500平方米投入160萬元,年收益預計10多萬元,這筆錢可全部用於小區物業管理,來彌補經費的不足。同時實施適老化改造,建老年人助餐點、日間照料中心。”潘黃街道黨工委書記徐衛國說。

據了解,在2020-2021年鹽都區改造的老舊小區中,以合心花苑為代表的的桃源居、寶才安置房、海韻花園、東升嘉園、惠民花園等小區已經形成了黨員引領帶頭,群眾參與共建、社會協同管理的模式,黨員擔任樓棟長,志願者參與社區日常管理,小區設立專門的群眾議事空間,專門用來討論、解決群眾的需求和矛盾。

不僅如此,鹽都區積極建設鹽城市公安部門的“智慧安防”系統,通過居民刷臉進入小區、車輛進出自動識別、全覆蓋無死角的視頻監控為小區居民提供安全守護的網絡。

在鹽城市公安局鹽都區分局潘黃派出所內,勤務眼、視頻眼、鷹眼……一幀幀清晰的視頻畫面從各個端口向平台實時傳輸,可實現非接觸式信息採集,推動“人、地、物、事、空間”要素全息匯聚,力量、車輛、裝備、執法音頻實時上屏,實現各要素“一網匯聚、一圖展示、一體調度”。智慧安防小區的建設,不僅讓轄區民警服務更精准,也讓民眾生活更加安心。

“酒廠片區是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新成果、黨建引領的新實踐、社會治理的新模式、‘共同締造’的新樣板。”在鹽都區委書記王娟看來,潘黃酒廠片區改造充分發揮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試點示范作用,並帶動全區完成44個老舊小區78萬平方米的改造,也逐步形成共建、共商、共治、共享的全域“共同締造”機制,引導群眾全程參與環境整治。

(責編:耿志超、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